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

開始.

昨天加袍,感謝許多家人與朋友的祝福.

感謝父母特地趕來,從開始待到最後,

感謝帝穎與緯政特地送來今年度陽明醫學系最炫的加袍禮物--中堂一幅,

感謝季樺忙碌裡,特地遠道抽空送來的花束的心意,

感謝宗倫在處理完自己的感情問題後趕來送了我最綠的一束百合,

雖然這傢伙對我的感情世界update太慢,lag很多年的發言不知道有沒有製造我的感情問題.



感謝,所有一切在過去二十四個禮拜裡共同度過無數日夜的朋友們,

與醫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許許多多醫院菜鳥的搞笑事件以及小小的適應上的磨擦,

因為有你們一起走過,都成了來日最有趣的年少往事.

還記得,一起在刀房裡擠一張高凳子的第一個月,

一起在婦產和急診做第一支ABG的生澀日子,

一起溜去吃Momo Paradise的快樂午後,

一起在林公診間吃午餐與晚餐的兩個禮拜,

一起在腎臟科開始念舊的terminal clerk stage.



最後,似乎,在一個美麗的冬夜,連上天都配合地暫停連日大雨的夜晚,

在最完美的儀式與師長家長們誠摯的祝福中,

醫學生涯的一個階段結束了,以最精采而動人的方式.



最後總是依依.因著要趕在捷運收班前送季樺走,

十二點將近時,匆匆地,先行離開.

回頭一望,看著還未散去的同學們,鵝黃色的柔和燈光下,

有一種,泛黃照片的感覺,一種,青春洋溢,註定成為永恆畫面的感覺.



然而,離情依依裡,混雜著些許的期待,

有些夢想,因為種種原因,被延遲了些時候,

終於在最後的幾週裡,因著生命裡的一些意外,

因著某種意義上的淳于的出現,也因著許許多多內在與外在的巧合,

有種事情開始對了的感覺.



有人和我聊過什麼是幸福的感覺,

我說,幸福是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

做一個全然自由的人,心中沒有恐懼與限制,

或許,這是我最後的選擇,最後的歸宿.



於是,在這個歲暮的時刻,

在這個結束的時刻,開始.



於是,最後,

感恩,結束,

感恩,開始.





2006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雨夜.

深秋入冬的日子裡,下起了幾日夜的細雨.

氣候的變化,讓人不由得相信,冬天真的要來了.



雨夜裡,似乎,容易有些思緒,

在即將結束的一年裡.



至於,是些什麼思緒,

卻不很了解,於是,

任憑它醞釀,等著,

能去理解的日子.

2006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因信稱義

最近,小小地生了個病,

感冒在不知不覺中襲來,又似乎,在不知不覺中結束,

誠如笑話所言,感冒這東西,

看醫生的話,一個禮拜會好,不看醫生的話,七天會好.



只是,生病了,人難免有所感觸,

難免,會多去思考些什麼.



想起,終究,時間要到了,

許許多多的一切,似乎,走到了一個終點與起點,

在接著往前走之前,在這個冬天即將開始的時候,

好像,需要一點沉澱,一點思考,

整理任性而不受思辯的紛亂思緒.



這些年走過,有時候,已不很確定,

自己還相信些什麼人、什麼事,或者,更明確地說,

不很確定,什麼人還值得相信,什麼事還值得相信.



於是放任思緒飄蕩,以戴奧尼索斯式的自由.



只是偶爾遇上觸動往事的人事物,甚至街景,甚至空氣裡季節的味道,

終究,會引發些感覺,讓人驚訝地沉浸在往日的回憶中,然後在靜默中回歸現實.



最近,讀了本特別的書,花了遠多於預期的時間,

於是在剛好的小感冒裡,有了些領悟.



因信稱義,而非因行稱義.



或許,不論有了多少的思辯,最終,

所有的問題,都在於是否真的相信.



好像感情裡,兩個人,不在於時間的長短,

而所謂基礎是否充分,也不在於是否有長久的磨合,

而在於相信,是否相信,只有相信,一切就因而可能.



好像理想裡,一群人,不在於開始人數與資源的多寡,

而在於是否,真心地相信一個想法的可能,

相信一個小小的新技術的可行性與可能性.



找不到的不要硬找,因為向外面找,只會更為失落與迷惘,

應該向內去找,向自己的裡面去找,去問.

然後才能真的找到,真的相信.



而表象非真,因著人與人間的各種原因,

在乎的人事物,往往絕口不提,彷彿它不曾存在.

而不斷被提及的人事物,又似乎,不過是一種安全的話題.



因此,向自己的裡面去找,然後去相信,

或許,才是一切最後的答案,

才是能讓短暫也能永恆,不可能也成為可能的力量.



找得到的人,自然找得到;找不到的人,就讓他們找不到吧.

想留的人,自然會留;想走的人,自然會走.

該發生的事,自然會正確地發生;不該發生的事,自然會正確地不發生.

正義的人,自然會走向他正義的康莊大道;不義的人,自然會走向他奸邪的毀減之路.



不必多想,不要懷疑,只要相信.

相信,因而可能.



Follow your heart, not your mind.



因信稱義.

2006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失眠夜.

週五晚,在某種未可知的心情驅使下,

即使在凌晨兩三點數度在椅子上睡著,依然把那書讀完了.

最後,五點半,帶某種沉重莫名的情緒,再混雜著一點恐懼,

以及,某種不知該怎麼去理解與說明的如釋重負般的解脫感,

在租屋處屋外的雞鳴聲及半白的天色中,上床睡覺.



或許,生命中,曾有些思考,曾有些故事,

在生命向前走的過程裡,為著繼續前進,

而被以某種祕密的方式,偷偷地,封存起來,

深藏在記憶裡某個諱莫如深的角落,

也許因為時間太近,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去看待與面對,

也許因為生命的成熟度尚未能夠以充分的高度去接納.



於是,在這個夜晚,有意無意間讀了快兩週的書,

意外又不意外地來到了最後的幾章,

喚醒了記憶與潛意識底層沉睡的思想與回憶,十年前的決定,

在深夜無人的時刻,幽靈似地浮現到意識界裡,徘徊.



然而,該說這些年來的自我已有所成長,

或者,該說這些年來的許多人事物,讓人不得不有所改變,

這個幽靈終究不能像過去那麼地徘徊盤繞,

而是在又一次的confrontation之後,

在又一次的檢視與反思之後,被超越了,

被合併到生命中已過去往事裡的一個段落,

一個可以自自然然地被提及被開玩笑的年少輕狂.



年少輕狂的熱情,與年齒漸長後的智識,

原本就都是生命裡自然而精采的環節,

哪怕兩者的內容有所歧異,終究,

都是生命實體裡不同的面相,不是對錯之別,

只是高度與識見的成長,而所見所思的視野不同罷了.



放下,於是和解、超越.





2006年10月5日 星期四

拜託不要,我對論述過敏.

拜託不要,我對論述過敏.



最近幾年來,台灣社會流行一個名為「論述」的概念寵兒,

於是我們可以聽到,各個社會領域裡千奇百怪、爭奇鬥豔的「論述」.

於是,對與錯之間的界限模糊,相對論式的價值觀蔚為主流,

於是,實際的問題似乎不再重要,只要不斷地論述,

不斷地以愈來愈聰明伶俐的語言重新詮釋事實,

就能夠獲得「解構母體」的思想快感,因而也就能摧毀母體.



只是沒有人能回答,當母體被摧毀之後,我們還能不能生存?

沒有人能回答,如果,最終不過就是換上另一個母體,

是否,有沒有必要付出在母體變動間的巨大成本?



於是,我們可以見到汗牛充棟的運動、宣言、出書、聲明等等,

看到許許多多四處演說也好,推動運動也好,出書剖析也好的各種活動,

彷彿,只要論述,只要煽風點火展開運動,就可以引領風騷及至改變世界.



只是,當時間過去,到底改變了什麼?

或者,應該更有意義地問,到底達成了什麼正面的改變?

答案似乎令人慚愧,也令人憤怒.



或許,真正得到改善的,只有這些以「偉大」自詡的「運動份子」的社會地位吧.

從政治改革,到醫學教育改革,到各個社會領域真真假假的「改革倡議者」,似乎,

不過就是同一種模式的不斷重複罷了.



是部份個體的道德錯誤,因而錯用了偉大的「論述」呢?

抑或,偉大的論述與理想,從來就只是一種試圖透過對現實的再詮釋,

因而顯示出另一種社會結構,而在其中,這些提倡者可以取得更高的地位與資源呢?



於是,我對論述過敏,也對所有試圖假論述之名成就自己「上流美」之名與利的人過敏.



「我們不該因我們對民主制度的執著,而忽略它的價值,

 我們也必須在民主制度的得與失之間做衡量,

 不要以為打造無知者的偶像以及群眾的先知先覺者,

 並不會讓體制付出太多代價.」



凡是沒有必要改變的,就有必要不做變動!!

2006年9月26日 星期二

懷秋

太浮濫的主題,是否,只因文人書蠹氣重,

囿於往昔思索之餘緒,易於秋日感懷.



最近,總想起,那個美好得有些不真實的夏天.



那年夏天的尾聲,

風雨交加的赤蠟角,歸心似箭旅人無奈的心情,

彷彿,預示了些將要發生的許多什麼.



後來發生的許多事,

好像,都只是在為那個預示,填補空白.



不真實裡,有著最真實的架構,可以去分析去歸納去演繹,

以最複雜的論述方式,說明為什麼夢想與理想的失落,

可以歸因於最陳腔爛調的”由許多偶然所構成的必然”,

因而註定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地發生.



個人的,非關個人的,一切,

似乎,都可以在這個結構裡被詮釋,被闡明.



只是,當偶然回首,相似的陽光與空氣裡,

老愛引人回憶冥想的秋日黃昏裡,

記不得那許多的分析與論述,卻不知怎地,

只有那絲無法解釋的青春的熱情與美好的感覺,湧滿心房.



或許,有一天,當時間夠久了,

個人的,非關個人的一切都已夠自然地發生了之後,

當曾重要的不再重要,而生命有了另一個港灣後,

將可以釋然,可以去理解與諒解,那個夏天及其之後的一切.



也許,只是當時已惘然.



秋天的黃昏裡,不真的想去把什麼分析清楚,也沒有動力去找回什麼或尋找什麼,

只想,靜靜地,回憶那曾經美好的一切.



該偷偷在心裡許下新的願望嗎?有那麼些相關卻又不怎麼有關聯的願望?

卻又怕,對新願望的想望與渴望,熄滅了那過往美好的餘燼,曾經的溫暖.



又或許,是該,靜靜地回憶,再靜靜地收藏好,

讓生命帶著曾經悸動過的美好,航向下一段未知的旅程.



有些期待,當下一次落葉時,當下下及往後無數次落葉時,

另一次幕然回首,憶及這個秋天與這個秋日的懷念,

也能有另一番的懷秋,有對另一段故事的美好感懷.



經過的,最後終究都會有它的意義,只是當下無法看清楚罷了,

還是願意這麼去相信,願意帶著這個簡單的信念,

繼續,向前走.



向前走吧,只帶著一個簡單的信仰:

一切最後都會圓滿,最後的最後,存在著一個synthesis.



懷秋.

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馬蹄蟹.新冰河期

古老的馬蹄蟹,至今依然存在著,

彷彿無視於億萬年的時空變化,嘲弄著如潮水般來來去去的過客.

而早已消失在西伯利亞凍原的猛瑪象,儘管已然退出生物史的舞台,

若是另一個冰河期來到,則早晚會再度出現形似猛瑪象的全身是毛的巨象.



演化沒有方向,無所謂進化與退化,只是適應.



在特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思想,

即使以「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自豪,

若是大歷史的社經結構倒轉,物質基礎劇烈變動,則正確與錯誤也將倒轉;

所謂進步的價值觀,其實依附且依賴一組特定的時空條件.



當時空條件不再,所謂的「進步」不復具備充分適應性,

則向來脆弱而過度依賴啟蒙以來被錯誤地過度強調的理性推理的「進步」,

那數百年來已給人類帶來許多災難,卻因為提供了不名為上帝的另一座天城,

成了第二個千禧年後期號稱不信神的新教士們滿懷信心的新福音書,

終將面臨千禧年不來,而救贖成為另一種嘲笑的結局.



或許,盲腸的存在,有它不為人知的,不為現有理性所理解的,

卻非常合乎理性的存在原因,而對於理性的過度信心,

因而任意地將盲腸割除,或許反而是最不理性的作為;

而,所謂的精神鴉片、禁忌、偏見的存在,

儘管可以找到許多關於其起源之荒謬的證據與論述,

(事實上,我們總能找到「每件事」的起源都是荒謬的證據與論述?!)

然而,冒然而期望過高地去挑戰,

似乎,最後的結局無非是「用頭撞牆因而證明了牆真的存在」!



當然,這樣子的想法一點原創性都沒有,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第一代新啟蒙教士鬧得天翻地覆時,

明智者就已經提出了類似的警告,

只是由於那之後社會經濟條件的一系列變化,

這樣的警告被忘在一邊罷了.



只是,我們還能忽視它多久呢?



時候,要到了.

2006年4月18日 星期二

夏天到了.忙裡偷閒

昨天下午,天氣忽然熱了起來,

讓穿著過多的我,下課後趕忙回宿舍換衣服,

而天氣突然熱了起來,讓人忍不住想出門走走,

於是,就利用有事情要處理的機會,

順道出門小逛了一個傍晚.



加上前天中午與老友秋如的午餐聚會,

感覺,似乎都是過於緊湊的生活裡,

令人心情愉快起來的休閒,

不過,為了報seminar穿著亮眼的她,

竟引來不少路過的同學側目,

想來約莫是以為有八卦之類的吧@@



早起穿著短袖,竟然莫名其妙覺得有些不習慣,

但想來,前幾天那種詭異的天候,應該不會再來了,

儘管接下來學生生活的最後五週,可以預見會非常忙碌,

然而,夏天的來到,偶爾忙裡偷閒,

小逛一下,與朋友們小聚,倒也是不錯的消磨日子的方式.



2006年3月30日 星期四

歸心似箭

昨天考完影診,整個人忽然有一種想放鬆的感覺.

也許,因為這個學期,難得春假找到時間回家一趟.

回家休息一下,也看看老朋友.



感覺,很多事在改變,自己也在改變,

在變動的日子裡,回家,回到一個較少變動的生命定點,

似乎,可以讓人好好地休息、思索.



不過,因為上課的原因,

明天早上才能搭車回家,

令人不由得歸心似箭起來!

2006年3月28日 星期二

料峭春寒

三月底了,這兩天,晚上睡覺卻會覺得腳有些冰冷,

昨天白天還有點微微地熱到,昨晚卻莫名地降溫,

讓不太理解天氣在搞什麼的我,掙扎了一陣子才讓自己睡著.



感到十分地不可思議,因為,

已經很多年,沒有在三月底四月初的時候,

遇上這麼詭異的寒冷天候.

而一天之內天氣變化之大,

也讓面對期中考而疲倦的我,

快要適應不過來了.



詭異的春寒料峭,

特此為記.

生命的瓶頸.幸與不幸

最近,朋友遇上了無理取鬧的傢伙,

除了為她感到憤怒與不捨,

也不禁在想,這麼胡鬧的人,

是否,是因為生命遇到了困境呢?



於是,回想起快三年前,自己的生命遇到瓶頸時,

那時候,其實也不是有什麼大問題,

但就是突然對原本在忙的課業提不起勁了,

幸運地,父母答應讓我停下來,好好想清楚再往前走,

幸運地,那時選擇了平靜與沉澱,沒有惹出什麼事情來,

幸運地,有位亦師亦友的朋友,給我了適當的學習機會,

幸運地,有許多朋友的相伴相知,讓我在那過程中沒有孤單.

因為這些的幸運,讓我還算平順地走過生命的瓶頸,

在匆匆一瞥另一個世界後,見山還是山,

回到原本出發的地方,繼續一度中斷的一切.



生氣之餘,會想,以一個四十多歲沒結婚的女人,

把另一個整天到處胡鬧得罪人的小朋友當乾女兒,

竟然還用自己小小的職務幫著她胡鬧個夠,

這樣子的”幫忙”,是真的幫她解決了生命的困境呢,

還是讓她陷入了更大的生命困境呢?



年輕人,一切都是玩玩,不過都是過幾年就只能笑笑的東西,

只有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真的能夠走一輩子的.



那麼,真心想幫忙一個走失了的年輕人的人,

是否,該讓他退出那些會讓他整天胡思鬧想的團體,

然後幫他找個簡單的地方,沒有那麼複雜,

沒有公家名義也沒有政治角力的地方,

或者說,他也還沒把它想得那麼複雜的地方,

或許,某個小小的沒有在參與太複雜事情的小NGO吧,

做一個小小的義工也好,工讀生也好的位置,

好好地,既無可求也無所求地,

不會有人想對他如何,因而他也不會以為別人對他如何,

這樣子的一個地方,透過單純的思考和工作的學習,

好好地省視與思索自己的人生,

然後,讓年輕人想清楚了,自己一路走好、走遠,

或許,才是真正一生的幫忙吧.



年輕人,尤其是東方社會的年輕人,

對世界容易有想像,會憤世嫉俗,

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

當日子過去,該逐漸地讓他們的生命走回常軌,

升學,找工作,結婚,事業,家庭,

對於一時不小心脫離了常軌的年輕人,

過度地苛責固然會讓他們不能接受,

但是,一味地助長他們的幻想,

無助於他們走回正常的人生軌道,

只會讓他們更加地偏離正軌,徒增生命的衝突與痛苦;

只能說,這樣做的大人,

若不是本身別有目的,另有所圖,

大概就是自己生命過得不如意,過得不合乎常軌,

因此想在年輕人身上複製或者改寫自己不如意的生命,

甚至只是自私地希望有人陪伴孤獨而不得意的自己.



人生遇到瓶頸時,幸與不幸,有益的幫忙與有害的幫忙,

似乎,會左右著一個人能否成功地走出瓶頸.

感謝在那個我最躁動不安的一年裡,

給過最有益幫助的家人與朋友們.



至於,那些不能領悟人情世故的人們,

或許,他們會有他們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那就不是我有興趣多去了解的事情了.

2006年3月19日 星期日

有些人.有些事

似乎,沒有再去理會的必要了.

畢竟,連最赤裸的介入都可以做了,

都可以硬拉著一群疲累的人開上七小時的會,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有興趣這麼做的人,就這麼做去吧,

把別人的規勸和要求照常理做事當成阻擋,

把明明與自己不相干的BBS推文,

硬要說成是有所指涉,

然後利用被指控的人呆呆地不懂打來問我實情,

當做指控與發動政治鬥爭的工具,

想扯到我這邊來,我還能說什麼呢?



對一個不打算去懂政治把戲,

只想學著辦辦國際NGO演講的學生,

精打細算地選擇其朋友們不克出席的時間,

刻意擴大解讀不相干的網路推文,

甚至可以推測,最初內定要負責的學生時,

知道不是她心愛的小朋友,

所以才暗示小朋友自己舉手說也要參與;

一個四十多歲的「資深助理」,人生做到這個地步,

還有什麼值得去多說的呢?



於是我勸這位幾個月來無辜被捲入一堆奇怪活動的朋友,

這位苦於應付二二八、國史館等與初衷不相干活動的朋友,

把答應的幾件事情好好做個結束,

不要留下話柄說是事情丟著不管走人,

跟幾個過程中認識的好友保持聯絡,當做一生的知交,

然後,靜靜地淡出這個在某個圈子裡已然臭名遠播的團體,

淡出這個變成國內政治活動舞台卻打著「偉大」名號的團體,

回歸自己最鍾愛的學術圈,把幾個月糊里糊塗參加的怪活動,

當做學術生涯中的一個小小插曲,一個堅定學術興趣的過程,

把一些曾志同道合的朋友,當做是應付瘋人的一點小小回報,

時間,該浪費在自己最鍾愛的事情與朋友上.



我也該說聲抱歉,一時義憤的仗義直言,

竟然被拿來當做政治鬥爭我朋友的工具,

而之後完全不相干的網路推文,竟也可以被刻意地連結起來,

當成「另一次人身攻擊」來當做久已預謀的政治鬥爭發起點,

要給人戴帽子也不是這樣子的,

我連原文作者是誰或者在寫些什麼都不知道,

只因為話題提及某些參與政治活動青年的行徑,

與我這些年來看到的許多年輕人類似,

就根據這些觀察回了幾句推文,這真是太會扯了!

看來,我也該對我朋友的倒楣遭遇,負起一部份的責任.

更何況,半年前的仗義直言,並不完全是為了她,

而多少有些遷怒的意思在.



至於那些熱愛奇特政治手腕的人們,

只有一句話可以給他們: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開始,有點理解這些年來,

為什麼愈來愈多人愈來愈失望了,

那是一種,對美麗口號與骯髒手段並存的幻象,

感到破滅與虛無的錐心之痛.



開始,了解一個人的為非作歹,

會如何地影響一個團體的聲望了.



開始,有些認同這位朋友去年底被我硬拉回去投票時的抱怨:

她說,或許,來個大大的改變,不是壞事!!

2006年3月17日 星期五

醫療資源公平的另一種觀點

上週四小兒PBL時,老師提到,

現在有在推廣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疫苗,

一劑三千元台幣,要打四劑.



由於肺炎雙球菌具有嚴重併發症的潛力,

這種疫苗似乎有它的效力在,然而,

由於一般而言,這隻細菌造成的疾病不至於那麼嚴重,

如果是全面施打,又似乎不符合成本-效益分析,

但是,如果僅由有錢有意願的家長提供孩子打,

從某個層面來看,有其不公平之處.



然而,換個角度看,

醫療的需求一如所有的產業,

有基本需求及額外的高品質需求,

基本醫療應該是人權的一部份,

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須在能力許可範圍內盡力提供,

而額外高品質需求,就看個人的意願和經濟能力了,

經濟能力好的有意願就多給自己和家人多些保障,

經濟能力差的,至少在重大的疾病方面有國家提供集體保障,

至於如果發生了不符合國家資源配置成本-效益分析的疾病,

就只能設法尋求社會救濟,或者承擔後果了,

畢竟,追求絕對的公平只會帶來絕對的混亂,

為了追求絕對公平將資源投入整體社會成本不大的疾病疫苗,

只會造成有限國家資源錯置無法投資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那麼,大家將來有錢有閒,覺得自己的孩子需要更好保護,

就多找小兒科醫師詢問各種疫苗等保護及營養措施吧!

給自己的家人更多的保障,也消費一下讓資金多流通 ^_^

2006年3月9日 星期四

歹年冬.厚瘋人

最近,耳根子突然又不清靜了;

為什麼,有人可以到處亂搞,

搞到藍綠兩邊一堆青年團體的人,

都在問:這傢伙是不是有點神經?搞得那麼臭!

然後又問:陽明的耶?!Orz



實在是,陽明的又不一定是我教出來的,

先此聲明,請大家不要誤會到我身上來!!



或許,只能說,歹年冬.厚瘋人!

現在的年輕人,愈來愈大頭了,

也愈來愈熱愛權力了,然後還學會頂著時尚的某些口號,

實際的作為卻只能用天怒人怒來形容,

連去國史館參觀,週末不開館,

都敢說有「關係」保證大家進得去!

然後別人覺得不妥,要求跑公文批准了才週末去,

竟然可以被當成擋她的事,老大地發起脾氣來?!

小小年紀,打著關心時事的口號,暗地裡卻大搞特權,

這種行為,老實講,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唉,算了,澄清完跟我沒關係之後,

還是回來好好念我心愛的課業和閒書啦,

話說因為電腦莫名其妙壞掉,

已經一個禮拜沒有100%出席率了,

這種天外飛來的閒事,罵一句幹,在部落格發發牢騷,

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去多管囉!



歹年冬.厚瘋人!

2006年3月3日 星期五

匆忙.該死的電腦

匆忙裡,人容易犯錯.

匆忙裡,人容易遺忘.

匆忙裡,人容易成長.



匆忙裡,三週轉眼而過;

手邊永遠忙不完的下一件事,

在最匆忙的日子裡,

連電腦都不能好好跟我合作,

禮拜四早上就莫名其妙地不穩起來,

讓我下午的心電圖和PBL完全在極度焦慮的壓力感中度過,

只得講講冷笑話,才能稍稍緩解緊張的情緒,

還害我禮拜五這天幾乎什麼課都無心上課,

躲在宿舍裡急忙地收拾善後,

直到現在才漸漸理出個頭緒來,

至於完全處理好,恐怕至少非六日兩天不可了.



匆忙裡,爸媽來台北看我和宗倫.

晚上的聚會聊天,讓我在被電腦的突發狀況煩得受不了之餘,

能有點休息的餘地,只是,

明天得去毒物科值班,晚上又有宗倫約的讀書會,

只怕,又得在最匆忙的時間裡,

把電腦的問題處理了.



匆忙裡,似乎,已到了要選院的日子了,

再過兩個禮拜,到底該去哪裡實習的答案就會揭曉.



匆忙裡,兩週的時間,卻發生了像兩個月一樣多的事情,

讓人難以招架,但或許,這就是大五醫學生的標準生涯吧!




2006年2月20日 星期一

開學憂鬱症

似乎,是會傳染的.

從禮拜日起,就一直有著不甘願上課的念頭.

或許因為每週四十堂的課令人恐懼,或許只因之後就要離開學校了.



新學期第一天,找不到令人提得起勁的事情.

一切一如往常地發生,只是,卻不再一如往常地令人有想往前衝的感覺;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地自動化反應.

一切都那麼地自動,連看到老師的投影片時,

對於「想像病患」的診療依著所教的步驟會怎麼走的思考,

都已經自動到沒讓人有發現了什麼的快感.



唯一的樂趣,竟然是跑到朋友們的部落格去閒逛!



或許,寒假時的選擇,預示了一個不再有著終極目標的世界,

在那裡,習慣的許多邏輯存在著反轉的可能.

或許,在必然的轉變過程裡,在一切結束而另一切即將開始的日子裡,

一種必然的騷動不安以轉化過的漠然呈現,

一種對目前的一切皆感到自動地乏味,

卻又期待著另一個階段開始的一種不安情緒.



然而,或許,這是人生的必經過程,

而我,一如所有曾經走過這個階段的人一樣,

在這個轉變的階段,於難眠的深夜裡,

發洩著厭倦中混雜著不安騷動的心境.

2006年2月16日 星期四

韓劇

今天,到郵局辦事情,抽的號碼牌太後面,只好坐下來等.剛好郵局的電視在撥某部韓劇,想說閒著也閒著,不如看一下到底為什麼韓劇會這麼有名.





從很久以前,日劇大紅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看不懂又無聊了,而今天乍見韓劇,更讓我覺得比起日劇更不可思議:粗糙的劇本,劇中某位女性角色上班途中在垃圾堆裡翻找東西,然後下一幕就是在辦公室裡,然而,在垃圾袋裡翻手是會臭的,這個角色卻在翻完後用翻垃圾的手整理臉部和頭髮,然後進了辦公室也是沒先洗手就直接去見新的大客戶?沒有價值觀內涵的內容,劇中某位年老女性向年輕女性說,女人最幸福的時候就是生下第一個小孩時,而年輕女子竟然也點頭微笑表示接受;我並不是說韓劇裡應該去尖銳地挑戰傳統文化,畢竟那不是一般電視劇裡會有的劇情,也不是每個導演都在拍斷背山,只是,連一點點不傳統的思考元素都沒有,只有完全地在傳統的架構裡的戲劇,完全自然而然地去附和社會「所有」既定價值觀的戲劇,除了當做像是給年輕人看的瓊瑤式言情小說外,真的有一丁點的價值嗎?而如此文化貧乏的韓劇,竟然在亞洲大紅大紫,實在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或許,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太缺乏自信,缺乏欣賞自己的信心,才會捨棄自己的文化,而對於韓劇這種缺乏內涵、粗製濫造的電視劇,瘋狂而飢渴地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

2006年2月9日 星期四

「家庭價值」的辯論

前幾天,聽到關於英國的新政策.

在布萊爾的工黨領導下,英國政府為了解決生育率問題,

提出了包括有利於有孩子的父母的租稅政策,以及有孩子的父母可以有比較多的帶薪假等.



或許,會有人說,這是在懲罰單身者與頂客族夫妻,

或許,會有人說,過於強調家庭價值這樣的想法本身是保守的,

然而,我認為,如果就長遠而考量的話,這樣子的政策是符合社會正義的,

畢竟,當這些單身者與頂客族老到沒有辦法再工作的年齡時,

是得由別人的孩子們來養他們,來替他們出健保費的,

來出錢支撐英國航空,來出錢讓英國政府有錢修路造橋,

因此,讓生育並養育這些孩子們的父母,能多一些的權利,

應該是符合社會正義的做法.



而畢竟,所謂的左翼理想,

是否一定得跟離經叛道綁在一起,是否一定得反對家庭價值,

是有必要重新予以省思的;

畢竟在自然的人類行為裡,家庭一直是很核心的組成單元,

僅管某些發展過程中,它被變成女性主義者們所謂的父權壓迫工具,

然而,家庭價值本質性而且生物性的存在特質,

不應該只因為某些特殊的女性主義史家的歷史詮釋而被刻意低估,

家庭價值,其內容或許應該因應時代的進步而進步,

但其核心的概念,應該永遠是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

2006年2月7日 星期二

走過二○○五

農曆新年轉眼將過,

不平靜的一年,也將隨著過去.

願所有的紛擾,也都能過去.



二○○五,變動不安的一年,

許許多多的事情,好的、壞的,有趣的、難過的,

以最挑戰一個人心臟的方式,

在短短的一年裡,來來去去.



感謝二○○五年的許多挑戰,讓我成長,

感謝二○○五年陪伴的許多朋友,讓我在這一年有最溫暖的支持.



新的一年來到,

從修改留言板開放不論是否是無名會員的朋友們留言,

到重新思考與檢討自己的方向與性格,

二○○五年的一切,好的與壞的,
都將成為未來一年的基礎,

沒有感傷的權利,不再有憤怒的必要,

平靜地,接受已發生的一切,

省思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省視自己的性格與作風,

然後,展開生命中的另一段旅程.



新的一年,開始了!



我相信,二○○六年,會見識到生命的另一種風景,

一如二○○五年,但會更加地穩健而完整.

2006年1月22日 星期日

抉擇

人生有一種不能完全被理性了解的層面;

彷彿,一切自有自然而不為人知的運作,

像是,昨天在書籤上猛然看到的「到不了的地方」.



抉擇,以負責任的態度,

不要回頭看,不要想著已然消逝的一切,

勇敢地,向前進,

即使,有風,有雨,

但相信,最後必然,

有收割的歡呼!

2006年1月14日 星期六

追求完美

最近,書讀著讀著,思考起完美。



醫學上,剖腹產率提高,因為大家要完美的孩子,

美容整形愈來愈多,因為大家想要完美的外貌,

生活水準提高了,憂鬱症竟然也多了,因為大家想要完美的人生,

自殺率高了,因為人生不夠完美。



社會上,教育完美兒童的壓力,逼出了心理壓力過重的下一代,

也逼出了新的社會問題--下一代的社會適應不良。

要有完美的「生涯規劃」,於是個人的感覺被忽視了,

只剩下,與隔壁的鄰人相比較,與同業相比較;

要有完美的生活,完美的身份地位,完美的奢侈能力,

於是,電視機裡的俊男美女,消費資本主義的過度消費文化,

都成為了每個人必須做到的某種基本標準,彷彿做不到就不是完美的人了,

消費不再只是滿足生活必需,還必須能負擔某種電視螢幕裡虛擬的完美,

所謂卡奴的形成,發卡銀行「透支是一種時尚」的廣告也是有責任的。



然而,不禁會想,當大家盲目地追求完美之時,

是否有停下來想過,有多少人真的能夠達成呢?

而如果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達成這樣子虛構的完美,

因而無法享受完美所帶來的快樂時,

這樣子虛構的完美,到底,是為了誰而存在?

而消費資本主義過度行銷下,到底,

做為一個人的價值是真的被提升了呢?

或者,其實是被貶抑成一個購買力的數字?

而失去內在性,因而完全依賴外在肯定的生命,

即使達到了,又真的能說是「完美」嗎?



於是,不禁想下一個似非而是又似是而非的結論:

也許,接受世事本不完美的事實,

放下盲目從眾(從廣告?!)的完美「標準」,

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並在不完美中看到另一種完整,

才是真正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