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2日 星期日

抉擇

人生有一種不能完全被理性了解的層面;

彷彿,一切自有自然而不為人知的運作,

像是,昨天在書籤上猛然看到的「到不了的地方」.



抉擇,以負責任的態度,

不要回頭看,不要想著已然消逝的一切,

勇敢地,向前進,

即使,有風,有雨,

但相信,最後必然,

有收割的歡呼!

2006年1月14日 星期六

追求完美

最近,書讀著讀著,思考起完美。



醫學上,剖腹產率提高,因為大家要完美的孩子,

美容整形愈來愈多,因為大家想要完美的外貌,

生活水準提高了,憂鬱症竟然也多了,因為大家想要完美的人生,

自殺率高了,因為人生不夠完美。



社會上,教育完美兒童的壓力,逼出了心理壓力過重的下一代,

也逼出了新的社會問題--下一代的社會適應不良。

要有完美的「生涯規劃」,於是個人的感覺被忽視了,

只剩下,與隔壁的鄰人相比較,與同業相比較;

要有完美的生活,完美的身份地位,完美的奢侈能力,

於是,電視機裡的俊男美女,消費資本主義的過度消費文化,

都成為了每個人必須做到的某種基本標準,彷彿做不到就不是完美的人了,

消費不再只是滿足生活必需,還必須能負擔某種電視螢幕裡虛擬的完美,

所謂卡奴的形成,發卡銀行「透支是一種時尚」的廣告也是有責任的。



然而,不禁會想,當大家盲目地追求完美之時,

是否有停下來想過,有多少人真的能夠達成呢?

而如果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達成這樣子虛構的完美,

因而無法享受完美所帶來的快樂時,

這樣子虛構的完美,到底,是為了誰而存在?

而消費資本主義過度行銷下,到底,

做為一個人的價值是真的被提升了呢?

或者,其實是被貶抑成一個購買力的數字?

而失去內在性,因而完全依賴外在肯定的生命,

即使達到了,又真的能說是「完美」嗎?



於是,不禁想下一個似非而是又似是而非的結論:

也許,接受世事本不完美的事實,

放下盲目從眾(從廣告?!)的完美「標準」,

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並在不完美中看到另一種完整,

才是真正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