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盜火之後--《普羅米修斯》觀後有感

  老邁的威蘭老先生懷抱著尋求永生不死奇蹟的期盼興沖沖地前往拜會武裝
太空船艦上殘存的一位巨人族「創造者」,卻被猛拳一揮重重地擊倒在地,大
夢初醒的他悻悻然地向自己所創造而情同父子的機器人David說道:「在這裡什
麼都找不到!」,卻只見David冷淡平靜地應道:「我知道!」


  電影《普羅米修斯》裡,透過人類歷史語言學的研究而推導出泰坦神族巨
人語言的機器人David以巨人語向泰坦族太空船上的巨人族翻譯威蘭先生的來意
後,剛甦醒的巨人聞言大怒,迅即將David拉扯得身首異處。為什麼巨人要先攻
擊說巨人語的David而不是威蘭先生?或許,因為David說著巨人族用於自我標
榜的語言,從而使得巨人感覺到某種優越感的失落與被侵犯吧,一如殖民者總
是想盡辦法沿著種族血統的界線徒勞地想建立某種天生的優越感。


  電影的開頭,一位巨人族被撤離地球的族人遺棄,或許,一如古希臘神話
裡為人間盜取天界之火的普羅米修斯,他也被震怒的巨人族人們懲罰了,只是
,神話裡忘了交代的故事是,諸神們依自己的形象創造的人類從普羅米修斯處
取得了天界之火與諸神的智慧後,便不再任憑諸神使喚,而是使用天界之火的
巨大力量展開了對諸神的反叛與攻擊。只是,新近才取得天界之火恐怖力量的
人類還來不及學習濫用天界之火的可怕後果,於是在將諸神逼離人間退回奧林
帕斯山後,彼此也運用天界之火的力量相互攻殺而開啟了一個黑暗時代;隨後
,當人類對於天界之火的正反兩面力量都有了實際的體驗與切身之痛後,終於
如諸神般能夠比較圓滿謹慎地運用天界之火,卻也終於開始有了以自己形象創
造的慾望,有了關於權力與宰制的慾望;於是,歷史的悲劇終究鬧劇般地不斷
重演。


  那麼,做為被創造物的David回答他的創造者威蘭先生的那句「我知道!」
就不難理解了。如果,創造David的威蘭先生只是為了利用David而絲毫不在意
David的福祉,那麼,創造威蘭先生的巨人族又怎麼會在意威蘭先生呢?遑論提
供威蘭先生治癒疾病的不死之藥了!


  那麼,當巨人族所另外創造的生化武器最後在侵入巨人之後融合成為另一
種更為兇狠而具有侵略性的掠食性物種,也就可以理解了:當被創造者取得了
創造者的力量之源卻尚未徹底了解其正反兩面的力量因而尚未懂得畏懼的時候
,往往也是被創造者產生最為強烈而全然不知節制的侵略性的時候。


  於是,當羅馬人打敗了宰制他們的Etruscans諸城邦,羅馬人把Etruscan字
母左右顛倒後創造了自己的拉丁字母表,隨後並整合羅馬拉丁部族原有的
Romulus狼哺神話以及源自更古老希臘文明的Aeneas神話以為自己確立在世界
文明系譜上的沿續性與正統性,隨後便展開了布匿克戰爭與一系列的對外擴張
戰爭,直到屋大維主政的帝國初期才因第十七、十八、十九三個軍團兵敗日耳
曼地而使得羅馬擴張受挫中止--據說,屋大維為此氣得拍桌大罵「瓦魯斯,
還我軍團!」


  於是,當日耳曼人從擔任羅馬領主的僱工與傭兵而學會了基本的文明與知
識,日耳曼人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一如最初的羅馬人展開了入侵與取代羅馬人
的行動,一開始同樣是以破壞和燒殺擄掠為主,然而,隨著日耳曼各部的不斷
入侵羅馬領土而使其擴張逐漸飽和而必須展開建制化與建立完整的軍政統治系
統,他們遂分別在羅馬法與羅馬文明的基礎上重建自己的文化與社會政治體系
,卻不受限於羅馬體制既有的無效成規,最終成就了當代現代性文明體系的基
礎。


  於是,我們也就懂得,當Dr.Shaw在一行人出發拜會武裝太空船艦上殘存
的巨人族前如夢初醒地詢問David若威蘭先生死後誰能控制David時,為何David
回答道:「每個男人都希望他們的父親去死,不是嗎?」畢竟,正因被創造者
乃是依創造者的形象所造,於是,唯有父神般的創造者死亡,被創造者才能夠
取代創造者而成為新的唯一父神,一如伊底帕斯情結所寓言的。


  因此,盜火之後,諸神與人類並未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相反地,人
類與諸神之間以及人類與人類之間,往往為此展開慘絕人寰的反覆鬥爭,直至
被創造者在正反之間深刻領悟了其自普羅米修斯處取得的天界之火的兩面性巨
大力量的潛在恐怖而學會謹慎使用之後;然而,此時,原本的被創造者往往產
生了一種扮演上帝的慾望,開始希望以自己的形象再為創造,於是,歷史的悲
劇以鬧劇般的形式反覆地重演著。


  這不禁讓人想起現代智人歷史上一段極為知名卻也極為慘烈的盜火故事,
然而,那是一個太長太複雜的故事,不是一篇影評文章所能處理的了。


  有火有光明總是好的,一如伊甸園裡人類初祖取得智慧之果總不會是件壞
事,然而,當人類忘記了自己的不完美,當諸神不願意紆尊降貴調整姿態與人
類平等相待,盜火故事於是有著某種的悲劇性格,它可以讓人墮落,也可以使
人昇華,但看人類與諸神的智慧與選擇。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聽風者》觀後有感

  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的1949年10月。


  中共解放軍二野、三野並四野之一部與陳賡謝富治獨立兵團已於同年稍早的
4月21日發動渡江戰役,旋即於4月23日攻陷國府首都南京。早於國府殘存的機械
化有生戰力在淮海戰場上陷入被動重圍之時便通電下野的國府中央系統最高領袖
蔣中正,此時已將國府中央系統軍政經力量向台灣方面移轉,並試圖在中國大陸
嶺南的廣州與大西南的成都一帶維持國府軍隊在中國大陸上的最後戰略固守據點
,期待如對日抗戰時一般苦撐待變徐圖再起;桂系的國府軍武漢剿總司令白崇禧
此時則與同屬代總統李宗仁將所部撤出已無險可守的湖北與湖南等北伐後桂系經
營多年的地盤,試圖將桂系殘部集結整編於故鄉廣西以結合當地盤根錯節的地主
軍紳勢力固守抗共,兩湖一帶只剩下國府軍湘系將領程潛所部地方雜牌軍負隅頑
抗。經過四年的內戰,曾經擁有龐大美械裝備與軍隊數量優勢的國府軍在中國西
北到東南之間的廣大地域上只殘餘無力建構有效防線的兩百萬部隊,其中,第一
軍與整七十四師等久經戰陣的精銳美械部隊更已消耗殆盡,,而諸多長年受到蔣
中正排擠的地方軍系雜牌軍眼看著大局已定也盤算著投共求生而開始有了貳心。


  到了《聽風者》電影故事開頭的1949年10月,中共解放軍已突破兩廣北方的
五嶺防線,廣州不久即告失守,國府軍隊與中央政府開始向四川方向退卻,試圖
在大西南的成都平原一帶鞏固國府在中國大陸上的最後戰略反攻據點,蔣中正更
派遣出身四川而曾在北伐時為北伐軍順利入川立下汗馬功勞黃埔嫡系愛將、參謀
總部作戰部長郭汝槐率國府第22兵團進駐四川戰略要地宜賓,積極部署大西南最
後反攻基地──然而,事與願違,同年12月,實為中共地下黨員的郭汝槐在宜賓陣
前起義,國府軍成都保衛戰作戰計畫宣告破產,中共解放軍如秋風掃落葉般直撲
成都,川西決戰失利後,向來備受蔣中正不信任與刻意排擠的殘存的國府軍川軍
劉文輝、鄧鍚侯與滇軍盧漢部相繼投共,廣西不久也告全境失守,於是,除了孤
懸西北旋即被殲的國府中央軍胡宗南部與新疆地方軍系盛世才部之外,國府在中
國大陸的本土上失去了最後的反攻基地,反攻大陸自此便只是渡台國府高層乃至
於基層軍民午夜夢迴思鄉情怯時的囈語,蔣中正則於成都陷共前倉皇搭機赴台,
臨行前下令槍決包括楊虎城在內的親共政治犯,這是後話。1949年10月,由於國
府軍中央軍系與地方軍系展開國府在大陸本土上最後的困獸之鬥,國共軍政大搏
鬥的最後一幕也是最慘烈的一幕遂在中國西南天地間拉開了序幕,而伴隨著軍事
鬥爭,國共之間沉默的戰爭──情報戰,也就同時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除了前線的
軍事情報戰,在已被中共控制的上海等大都市裡,國府撤台後遺留下的親國府政
經勢力此刻也開始化明為暗,改換上與中共政權合作的「愛國商人」身份,試圖
保存實力以待國府反攻大陸,因而也就與中共情報單位701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
死情報鬥爭。


  電影情節就不多談了,以免有雷影響有興趣觀賞者的興致。


  就談談看完《聽風者》後的一些觀察心得吧。


  首先,不得不說,儘管不無中共軍教宣傳片的味道,但《聽風者》比起過去
的《白毛女》等樣板宣傳片仍然多了些藝術水準;儘管仍然對蔣政權相關人士採
取一貫的負面立場,但已不再將之視為電影的重點,不再使用「蔣介石反動統治
集團」等較強烈的字眼,甚至不再將軍事情報鬥爭的細節視為重點,反而著墨於
其中人物的人性與情愛故事的細膩描寫,相當程度上代表著中共政權形象與僵固
意識型態的逐漸軟化與建制化,一如知識份子入黨對中共體制的質變效應,革命
民主政黨與革命意識型態的調整,似乎相當程度上也反映著中共向社會民主主義
全民政黨轉型的一種呼聲。


  其次,儘管談及國共內戰總免不了解放軍的角色,但有趣的是,《聽風者》
一如前兩年的中共主旋律大片《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解放軍的角色不再
如以往的中共軍教宣傳片那麼吃重,卻反而強調了文人或者出身民間者的角色,
雖然仍然免不了為了中共十八大第五代領導班子接班建立沿續性與正當性而硬將
分明受到毛澤東多年打壓的習近平之父習仲勛非常和諧地納入《建國大業》劇中
的情節,但一如包括戒嚴時期國民黨黨國體制的改革也是從壓抑軍系勢力干預政
治開始,解放軍角色的淡化仍然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中國歷史上向來是文官治理,但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由於面對帝國主義強
權壓境的中國政權一方面希望以船堅砲利抗衡侵略者,另方面又擔心文人放洋會
帶回太多西方自由思想,因而在清末至民國之間出現了以軍人為中國接觸現代化
最多者的一個時代,隨後又因為抗戰軍興而使得軍人地位得以鞏固,而在中共建
政後,由於文革破壞了中共黨政體制的文官體系運作,唯一未參與文革而保持完
整建制的解放軍遂在終結文革以及穩定後文革時代中國情勢上扮演了政權之錨的
角色,然而,一如普魯士軍官團在德意志帝國建立後的尷尬角色,改革開放三十
年後的中國若要進一步地深化改革則軍隊的角色勢必必須有所調整。


  從近來的釣魚台衝突之中,我們也看得出中共在十八大政權交班前夕的種種
運作對於其在釣魚台衝突中的策略深有影響,而其中極重要者,莫過於解放軍在
十八大後中共政權中定位的問題。中共向來在面對重大內部政治問題時對外採取
更為強硬而絕不示弱的態度,目的無非在於防止外國勢力趁火打劫並防止黨內政
敵藉機攻擊。然而,一反常態地,十八大前夕,中共在釣魚台問題上採取了相對
冷靜的態度。儘管出身外省軍系的國民黨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不斷地操作其青年
時期就曾參與的保釣議題,目的無非在試圖吸引強烈保釣的大陸人民對國民黨抗
日以及蔣中正抗日與保釣的注意而爭奪某種統治中國正統性,儘管美方國安學者
與官員不斷地成為釣魚台棋局中唯一回應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者,其目的無非
在藉著釣魚台議題中日台三方共同談判而使台灣議題國際化,然而,中共仍然僅
讓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碰了個軟釘子,以「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回應馬英
九並示意中共已警覺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利用釣魚台抗日議題為國民黨與其在中
國歷史的定位爭取大陸民心的潛在「鬩牆」意圖,並迫使日本民主黨政府在釣魚
台問題上不願在中共以及石原慎太郎等日本極右派的壓力之外復又因破壞一中原
則而節外生枝而不願回應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然而,中共卻未強硬地動用海
軍爭奪釣魚台抗日議題的主導權,像是動用戰略核子潛艇在護衛艦隊保護下前往
釣魚台海域,浮上水面打開彈艙讓日本海上自衛隊偵測到輻射線後再關上彈艙下
潛以示威,想來無非是不希望因為釣魚台衝突而讓中共十八大的第五代領導班子
接班出現意外變數,像是因為中國民族主義的高漲而使得參與釣魚台問題上對日
武力威力展示的解放軍勢力在接班過程中得到過大的權力資源份額,同樣基於此
,中共雖然動用海監船前往釣魚台示威並動員南京、廣州、濟南與成都四大軍區
進行軍演,但有趣的是,接近京畿的北京與瀋陽軍區卻並未參演,相當程度上反
映了中共當局在十八大前夕由於對解放軍勢力藉民族主義擴權的顧忌而在釣魚台
問題上投鼠忌器--尤其是在中共中央整肅在中共軍隊乃至黨政保守派之中具有
龐大影響力的薄熙來個人崇拜復辟式宗派勢力之後--然而,可以預期的是,一
旦中共順利完成十八大政權交班,則不論胡錦濤是否藉釣魚台議題主張「扶上馬
、送一程」以保留軍委主席一職,可以想見的是,倘若日本在釣魚台問題上不能
適可而止,則習近平等第五代領導班恐怕將不會再採取相對冷靜克制的態度,而
可能會指揮解放軍改採取強硬手段,藉以滿足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並確立其
對解放軍的個人領導威望以便鞏固其政權正當性,畢竟,一如敝人在《兩個中國
或一中一台是否曾經可能?──從美中台三方談判與內部動力回顧中國代表權爭
議》文中的分析,中共自其建黨之初便有內在的中國民族主義成分,然而,做為
務實的現實主義者,中共處理民族主義議題往往會同時顧慮包括民情與國力等方
方面面的各種因素,而非單純地信仰或煽動民族主義。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歷史終將回到常軌,雖然不應該再如宋代「好男不當兵
,好鐵不打釘」那麼極端,然而,華人世界的歷史一如所有高度文明國家的歷史
,總是要回歸到文官統治而非軍人統治的常軌上的。衷心希望,個人從電影《聽
風者》觀察到的淡化軍人角色的現象,不只是導演的拍片手法而己,而習近平在
拒見向來對中共有著強烈個人偏見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的同時釋放出的接見屬於
中共黨內開明派的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之子並宣示自己並非薄熙來盟友的訊息,
不只是作秀性質,而是代表著中共在抗拒由外來勢力說三道四而具有和平演變目
的的改革要求之餘,中共新一代領導班子也同時有著足以回應廣大中國人民對深
化改革的殷切期待的漸進開明改革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