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當家鬧事--關於當前核四公投議題的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要先說明作者自己的立場。在這個藍綠政治對立的島嶼,一如每個人出生
不是個小小共和黨就是個小小民主黨的任何人類社會,即使討論公共政策,但不
先說明自己的立場彷彿就是刻意偽裝中立而有那麼些的不誠實似的。作者個人過
去的政治立場相對中間偏綠,
2004年的總統大選投扁,但2008年的總統大選則因
為失望而未投票。在核四問題上,儘管核四有著諸多的爭議,但個人傾向於認為
基於台美關係與能源安全的考量,除非存在重大安全疑慮,否則核四原則上應該
續建並運轉。與此同時,個人也絕對支持核四等存在重大爭議的內政公共政策議
題採取公民投票的直接民主做為其解決方案。


 


個人並認為,民進黨的「反核黨綱」不應該去脈絡地單純解釋為反對核能或者反
對核四,相反地,在更廣闊的台灣近代史脈絡裡,「反核黨綱」代表著對於台灣
社會工業化過程所產生的環境問題的反省,由於戰後的一九六○年代以後,國府
在日治時期初步工業化的基礎上推動台灣戰後的進一步工業化,而當時正逢全球
冷戰的高峰期,美國基於冷戰策略考量而必須鞏固包括日本、南韓與台灣等第一
島鏈上的東亞戰略前哨以便圍堵中共與蘇共在東亞進行革命輸出的意圖,當然也
就必須穩固這些第一島鏈上冷戰前哨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美國因而自韓戰爆
發後便陸續向台灣提供大量的美援,稍後的一九六○與七○年代更進一步地推動
對台灣的技術輸出與開放市場,目的一則是穩定台灣做為大陸東南沿海邊上不沉
航空母艦的美國東亞冷戰前哨,二則自然也是藉由將台灣整編進入以美國為中心
的世界經濟體系的半邊陲地帶以便為其累積的龐大資本獲取更大的市場與資源從
而獲取更大利潤並擴大其影響力,然而,戰後近三十年的工業化過程產生了巨大
的環境破壞問題,一如所有先進工業化國家的工業化過程,因此,在一九八○年
代台灣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中,環保運動也就佔有相當的角色,而在
一系列包括宜蘭反六輕等在內的環保運動中,核四議題又因為與對於科技風險與
環境永續問題的高度相關而成為當時環保運動的重要議題,因而在民進黨試圖將
對於環保與永續發展問題的關懷納入其政黨政綱之中時,自然便以當時社會對於
環境問題之中最具話題性與運動能量的反核四做為其對環保永續問題的象徵而納
入黨綱,因而,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民進黨的「反核黨綱」代表的是其做為後工
業化時代政黨對於現代化與工業化過程中環境問題的反省以及對於經濟發展應兼
顧環境永續性的高度關懷,反核能夠成功固然是實現該政黨對於環保永續問題之
反省與關懷的最高理念實現,但即使反核失敗而核四續建,則基於對「反核黨綱
」時代脈絡與所代表社會理念的更廣闊理解發現其實際上是代表著「環保永續黨
綱」的更多元豐富內涵,民進黨仍可在核四公投告一段落後持續地推動各項環保
永續政策以追求儘可能地實踐其對於工業化過程中環境問題的反省以及對於經濟
發展應兼顧環境永續性的高度關懷。


 


在公投的問題上,個人一向認為,涉外事務由於牽涉層面較廣,原則上不宜公投
,但涉外事務不採取公投解決不代表執政者可以不顧民意地推動涉外事務,相反
地,由於不採取公投的直接民主來徵詢民意,執政者必須更謹慎地體察台灣民意
並確實體認台灣社會對於各項涉外事務的基於歷史而來的社會集體意識及其所產
生的巨大歷史能量與社會動能,並體認任何涉外事務若未能適度將之納入考量並
至少獲得其相當程度的支持與諒解,則勢必徒勞無功,除了執政者本身勢必付出
高昂的政治代價不談,不但不可能帶來長治久安而且甚至將造成台灣社會永無寧
日的分裂與動亂。然而,在內政問題上,個人向來支持包括核四等內政上公共政
策若造成重大社會爭議而無法在台灣既有的代議民主政治體制內獲得圓滿解決時
,採取公民投票絕對是一個最佳的直接民主解決方案,因此,本人雖然支持核四
續建,但也同時絕對支持社會各界高度爭議的核四問題採取公民投票解決。


 


然而,同樣基於對於公民投票做為內政公共政策議題上補救代議民主政治體制系
統失靈時的直接民主解決方案的理念,本人對於當前由本身便擁有國會絕對多數
的執政黨國民黨所推動的核四公投有所疑慮。既然公民投票乃是做為代議民主政
治體制出現系統失靈而造成民意無法確實影響重大爭議政策時的直接民主解決方
案,其目的自然是在於確保在代議民主出現系統失靈時依然能夠讓民意影響重大
爭議政策而避免國家體制因為民意無法反映在政策上而產生國家統治正當性失落
問題。


 


因此,公民投票的重要前提便是存在重大爭議性公共政策,而且存在著相當的社
會力量認為既有的代議民主政治體制存在系統失靈而無法反映他們實質上代表著
多數民意的政策主張,因而才由此認為自己代表著多數民意卻無法在現有代議民
主體制內實現其代表著實質多數民意的政策主張的社會力量提出公民投票的直接
民主解決方案。因而,包括核四公投在內,適格的提出公民投票的社會力量包括
:第一,執政者無法掌握國會多數,或本身雖然國會多數但因黨內所代表利益團
體分歧而無法在推動該議題時確實獲得國會支持通過,但執政者仍認為其在該具
重大爭議的公共政策議題上代表著實質上的多數民意,因而希望訴諸其曾經在總
統大選時獲得多數或過半選票的直接民主;第二,在野黨不具備國會多數但認為
在該具重大爭議的公共政策議題上代表著實質多數民意,或者在野黨雖然居於國
會多數且認為在該具重大爭議的公共政策議題上代表著實質多數民意,但因黨內
所代表利益團體分歧或者因為執政黨動用行政權抗拒而無法通過其認為代表實質
多數民意的政策主張;第三,執政黨與在野黨均基於種種利益等因素而不願意推
動實質民意多數所期待的公共政策,因而由個人或民間團體透過相當選民比例的
連署等方式證明其確實代表著相當比例的選民因而極可能也代表著實質多數民意
後發動公民投票以補救代議民主政治體制的系統失靈與正當性危機。


 


然而,考諸當前由本身便擁有國會絕對多數的執政黨國民黨所推動的核四公投,
似乎非屬前述三者適格的公民投票發動者。如果執政黨確實認為核四續建代表著
實質上的多數民意,則在既有的代議民主體制內通過相關預算即可,事實上,在
先前的總預算案中,核四預算確實也在國會絕對多數的國民黨立委支持下通過了
,似乎也不存在由具國會多數且仍有依其政策主張推動國會支持通過核四續建的
能力的執政黨國民黨發動核四公投的必要性,而應該在國民黨通過續建預算案後
再由主張停建且認為停建主張代表著實質上多數民意的在野黨或者民間人士或民
間團體來發動核四停建公投才是,而倘若執政者認為就安全或者就民意而言核四
不應續建,則只要發動黨籍立委支持停建,或者獲得相當比例黨籍立委與在野黨
立委共同通過停建即可,似乎也不存在由執政黨國民黨發動核四公投的必要性。
因而,也難怪,自從擁有國會多數的執政黨國民黨提出發動核四公投且其本身支
持的立場為續建與運轉以來,各式各樣的政治陰謀論層出不窮,從馬金試圖藉此
凝聚行政院長江宜樺做為藍軍新領袖的氣勢以便其投入台北市長選舉以抗衡連家
等反馬勢力在後馬時代串連,到試圖吸納民進黨長年經營的反核環保議題以便瓦
解近一年來親民進黨人士在新北市的核四議題連署等行動所可能累積的社會乃至
於選舉能量,種種傳聞不一而足。作者無意在此品評這些政治陰謀論何者為是何
者為非,只想提出,由於此次由擁有國會多數的執政黨國民黨提出發動核四公投
本身的正當性不足,因而自然地也就容易招來形形色色的揣測與傳聞。而必須再
補充一提的是,倘若執政者真的是基於某些政治算計而發動此次的核四公投,則
由於其對於自身所代表的藍軍選民性格的缺乏認知與嚴重誤判,恐怕最後的結果
終將得不償失。


 


核四議題在台灣爭議二十餘年,採取公民投票的直接民主絕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然而,由於此次核四公投乃是由擁有國會多數的執政黨國民黨發動且其本身支
持的立場為續建與運轉,政治算計的斧鑿痕跡始終揮之不去使其正當性受到相當
的質疑,可以預期的是,不論最終的公投方式與結果為何,核四爭議恐怕都難以
因此而得到最終解決,而所有的政治算計,恐怕也終將在機關算盡太聰明之後一
切復歸於虛無,有如一場南柯春夢罷了。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聯合報社論《二二八:不完整的故事,不完整的啟示》批判


這篇文章反映了竹籬笆裡孤立的小社會對於台灣社會的難於理解與未知恐懼,也
反映了老國民黨人士不論大陸時期或台灣時期均自以為高居廟堂之上,而雅不願
紆尊降貴地深入理解社會運動的多元動機參與者以及複雜的政治經濟動力,是一
篇值得花點時間逐項評論的妙文。


 



 


聯合報社論《二二八:不完整的故事,不完整的啟示》


 


2013.02.28


 


今天是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但是,二二八的故事在六十六年後的今日仍不完整,
因此人們從二二八得到的教訓與啟示亦迄今仍不完整。


 


有謂:所有的歷史皆是當代史。二二八的故事,也隨著「當代」的變遷而變異;
且二二八的故事在海峽兩岸隨世局時事的變化皆出現不同的版本,而每一版本都
未能呈現二二八的全貌。


 


評論:狄德羅說過,每一部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的書寫固然本來就有各家詮釋
上的差異,而這些詮釋本來也就難免帶有立場與各方當代政治利益的計算,不過
,一如台灣過去對於國民黨的蔣中正派系在民初歷史角色的過度文飾與美化,在
二二八事件的相關歷史論述中,最為誇張與脫離史實的莫過於台北的中國國民黨
一貫強辯的所謂全為共黨煽動叛亂而國府純為整肅共黨之說,此說的進階版甚至
認為長老教會與共產黨針對外省族群發動屠殺,更是全然地倒果為因,也過度擴
大外省族群受到群眾報復的程度而刻意忽視並且淡化本省族群受到的屠殺傷痛,
此外,為了卸責而刻意放大在二二八事件中角色相對不重要的台共與中共省工委
的角色,試圖以共產煽動說來掩飾國府治台貪腐橫行以及壓抑本省族群的政治經
濟地位有如「新總督」的制度性剝削才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真正主因的史實,更是
讓人彷彿回到白色恐怖年代以「一切都是共產黨陰謀」來自我正當化一切國家暴
力濫殺無辜的荒唐年代。


 


在台灣,二二八是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元素,也是台灣實現今日民主體制的主要
動能之一,更是政治反對運動最有力的政治槓桿。然而,二二八作為民主動能的
極限,卻大致只能止於仇恨及反對國民黨政府;當近年來台灣的政治議題由內部
民主轉移至兩岸關係之後,二二八論述就不太用得上力了,甚至反而成為撕裂台
灣而不利因應兩岸競合的政治負荷。


 


評論:二二八的意義從來就不止在於仇恨與反對國民黨政府,二二八事件在台灣
社會有著多元的意義,從進一步加深對外來統治者的不信任感乃至於「台灣人意
識的形成」,日治時期台民的抗日情緒大多以缺乏實際接觸經驗的中國祖國想像
為其最終依歸,但在二二八事件後,台民頗有「狗去豬來」之感,祖國想像的破
滅並因而產生「亞細亞的孤兒」的準民族主義「台灣人意識」,並因此進一步激
發了台灣事要由台灣人自己管理並儘可能追求國際自主權以免再受任何外來政權
直接統治與壓迫的龐大社會集體意識與歷史力量,即使二二八事件已超過一甲子
,即使曾經自己政治生命與政治道德性受醜聞之累而藉著操作二二八事件以重建
自身統治正當性的政客過度操作,但二二八事件不論在現今或未來都依然是台灣
對內與對外政治的重要元素。此外,當今台灣的政治議題並非兩岸關係,事實上
,在任何社會中的政治焦點除非受到外在勢力的直接立刻威脅,否則,涉外事務
從來不可能成為任何社會的最主要政治議題。兩岸議題只是台灣當前眾多重要的
政治議題之一,而在一般民眾的觀感中,除非執政者採取過激的對抗或過快的統
一政策,否則,兩岸議題的切身性與重要性甚至遠不如年金議題和食品安全議題
。而即使在兩岸議題之中,前述二二八事件後台灣人民形塑的台灣人意識與對於
外來統治者的不信任和因此對於台灣內政與外交自主權的堅持,仍將深深地影響
兩岸關係的進程,也將大幅壓縮過度操作兩岸議題以試圖當「獨家掮客」來獲取
政治利益的政客與政黨的獲利空間,甚至恐將反而弄巧成拙而必須面對兩岸夾殺
的政治苦果。


 


在大陸,早年北京政府每年都盛大紀念二二八。由於台共及中共在二二八事件扮
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南部的武裝鬥爭,如謝雪紅「二七部隊」的事蹟,因而中
共早年將二二八視作中共所參與及領導的反抗國民黨的起義事件。但是,由於後
來二二八事件成了「反外來政權」及「去中國化」、「反中國」的台獨經典,中
共也就不再提二二八了。


 


評論:中共早年仍然以解放台灣為其宣傳,因而才年年盛大紀念二二八,其目的
無非在於對台統戰。謝雪紅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順勢於台中地區發動武裝起義,
但由於日本在大正民主時期因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恐慌結束與軍國主義因此抬頭
而軍部綁架天皇與國家後,便在日本本土及殖民地台灣發動對於左翼運動的全面
肅清,並在中國華北與東北以反共名義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等傀儡偽政府,
因此,謝雪紅等台共勢力在一九三○年代以後便已停止活動,相關人士有的在台
身繫牢獄,有的則逃亡大陸依附中共,後者便是蘇新和吳克泰等戰後返台的中共
台灣省工委的由來,但可以說,戰後才恢復活動的舊台共謝雪紅及中共省工委實
質上的組織力量並不強大,基本上是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才趁機起義,二二八事
件基本上仍應定性為一個台灣本省籍資產階級的民主運動,連資產階級革命都還
算不上,卻僅因提出善待台灣人民等民主改革要求就受到國民黨「中國祖國軍隊
」的血腥鎮壓,才是二二八事件具有反外來政權與反中國這兩個面相的真正原因
而非台獨勢力的操作結果。中共不再高舉二二八,一方面因為中共在一九五七年
以後關注焦點轉而對內,而在相關的政治運動中謝雪紅也受到相當的整肅,自然
也就不便再高抬這位「二二八革命的台灣女英雄」出來盛大紀念二二八事件了,
另方面,儘管文革結束後中共為謝雪紅平反,但鄧小平時代採取以推動中國四個
現代化的內部發展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政策而對外則基本採取韜光養晦策略,在希
望台灣資金技術投入大陸投資以發展經濟以及穩定中國國際關係以為四個現代化
與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和平穩定政治環境的前提下,自然不會再依過去的統戰邏
輯盛大紀念二二八,鄧小平時代以後中共放棄了對東亞進行革命輸出的外交策略
而採取符合中國實際國家利益的地緣政治與現實政治的務實外交策略,自然也就
不再強調與東南亞各地華人共產黨的合作並轉而加強與當地主流族群政權的交流
合作,不再強調與香港民建聯的關係並轉而加強與當地各界人士的交流合作以俾
發展大陸經濟,當然也不再強調與早已離開台灣而缺乏在地力量聯結的台盟(台
共、省工委以及部份內戰後期留在大陸的台灣本省籍人士所共同組成的所謂民主
黨派)的合作與革命情感並轉而強調與台灣各界的廣泛交流以俾發展大陸經濟,
儘管如此,鄧小平時代所提出的對台政策「一國兩制」實際上參考了謝雪紅在大
陸過左年代受到批鬥的主要罪名:她主張「台灣高度自治論」。簡言之,中共之
所以不再盛大紀念二二八,其實與原文中「竹籬笆裡的中國想像」與「竹籬笆裡
的台灣/台獨想像」自相激盪後所產生的錯誤理解完全不相干。


 


二二八故事經過拆解又拼裝,當然從中得到的教訓與啟示也是拆解與拼裝的。現
在流行的二二八論述,始終是一個不完整的論述,而且是一個扭曲的論述。


 


二二八是因國民黨當年的窳政所導致,這是不刊之定論;但在二二八事件展開後
,出現了許多的面向,卻不是特定的單一的說法所能涵蓋的。如前述中共或台共
在事件中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且無論在思想及動作上,皆可視為當時國共內
戰的延伸;再者,當時雖有分量十分輕微的託管論或台獨主張,但民間主要的政
治分歧卻仍在走國民黨路線或走共黨產路線,而無論哪一條路線皆是「中國的」
而非「台獨的」;是則,台獨因素在二二八非僅不是主流,甚至根本算不上是一
個角色。


 


評論:二二八事件當然是當年國民黨窳政所導致,就跟國民黨當年在南京開槍鎮
壓反內戰、反飢餓、要和平的大學生和眾多南京市民一樣,但在台灣,由於日治
時期五十年的隔閡,二二八事件的窳政牽涉了台灣族群之間的政治經濟利益不平
等與制度性剝削,使得二二八事件不同於同一時期大陸各地的反國民黨學運和政
運,而有著追求族群平等的面相與反外來政權壓迫的面相,不能過於簡化地與同
一時期大陸各地的反國民黨學運和政運一概而論。此外,儘管有部份台灣本省籍
人士在二二八事件後憤而加入共產黨並希望藉共產黨的軍隊向屠殺台灣人民的國
民黨復仇,儘管在中共發動渡江戰役後,由參與二二八事件大屠殺的整二十一師
擴編的第二十一軍鎮守的江陰使得中共解放軍久攻難下,中共最後集結渡江解放
軍裡的台籍幹部與台籍國民黨降兵並告知其江陰當面之敵即為參與二二八大屠殺
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並因此在台籍官兵為鄉土復仇的強烈戰鬥意志下迅速地
攻克江陰,然而,在二二八當時,台灣島內的主要政治分歧並非在於國民黨路線
或者共產黨路線,相反地,是在於族群之間的矛盾激化以及進一步因為對國民黨
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對二二八事件採取血腥鎮壓清鄉的殘暴處置的徹底失望而產
生的對外來政權的高度反感,因此,在二二八事件當時,託管等台獨路線確實並
非主要的島內反抗運動與民主運動主流,但由於二二八事件而激發並因國府在內
戰中兵敗渡台後對於台籍菁英的歧視性任用政策、種種族群間不平等的政治經濟
制度以及白色恐怖下的獨裁統治而進一步長年醞釀的省籍情結以及台灣人意識,
卻與海外台獨運動以及一九八○年代民主運動時同時發展的島內台獨勢力的發展
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因而,後來將二二八奉為台獨經典,可謂是扭曲並捏造歷史。亦因此,台獨二二
八論述後來產生的極限動能,也就只限在仇恨及反對國民黨政權,但若竟以二二
八為「去中國化」的理論依據,即是文不對題、藥不對症。


 


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可分成兩個區塊。一是北部,係以「二
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為主,以改善治理與民主為主訴求;一是中南部,出現官
民武裝衝突,其中包括前述中共及台共的角色。正如前述,在二二八事件展開後
,出現了許多面向;比如說,有一條線是人民對窳政的抗議,也有一條線是國共
內戰的延伸,且尚不僅只是這兩條線而已;事後,各方為了「將二二八據為己有
」,遂開始拆解並拼裝二二八故事,並演繹出不同版本的「教訓」與「啟示」。


 


評論:原文作者似乎連史實都有所誤解。首先,二二八時舊台共的活動確實主要
是在於中南部,像是台中的謝雪紅和嘉義的張志忠,但中共省工委的活動主要是
在台北,其中吳克泰便曾任李登輝之妻的中文家教並因此吸收李入黨,而蘇新後
來也轉而在台北鹿窟山一帶發動工人運動。其次,不論在北中南東各區,二二八
事件均以由省議會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為聯絡中樞的由各地資產階級仕
紳為主所組成的各地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為主,謝雪紅一開始便是出任台中的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領導人,後來則因當地仕紳主張和平解決才轉而自行組織
二七部隊起義。前文已經提及,儘管國民黨向來意圖將二二八事件完全依國共內
戰以及共產黨煽動叛亂解釋,試圖利用台灣人民百年來的對於共產黨的未知與恐
懼來推卸責任,但事實上,不論台共或中共省工委,共產黨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
色不大,畢竟,日本殖民政府在大正民主時期結束而進入軍國主義時期的一九二
○年代末期至一九三○間對日本本土與殖民地台灣的左翼運動展開全面整肅,舊
台共勢力的運作全面癱瘓,謝雪紅長年被監禁,許多左翼人士停止活動賦閒在家
,部份舊台共人士則逃亡大陸依附中共而成為戰後中共台灣省工委的骨幹,但由
於這些人士均是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投降後才得以在台灣恢復活動
,不旋踵,不到一年半後的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便發生了二二八事件,而且
戰後國府的特務機關軍統與中統也同時很快地進入台灣並配合大陸地區的國府剿
共而早已展開對台灣左翼勢力的監控,而台灣在日治晚期的左翼肅清後又早已缺
乏有組織的在地左翼勢力,因而在二二八事件爆發時不論台共或中共省工委的組
織實力均極為有限,加上舊台共人士不論二二八事件時是以台共或中共省工委身
份活動,其自日治時期便非如中共般因與國民黨軍隊長年對抗而熟悉武裝鬥爭策
略以及軍隊的組織指揮,因此其在二二八事件時的活動主要仍然是以左翼社會運
動為主,謝雪紅的二七部隊在面對國民黨軍隊時可以說是不堪一擊而只能一路向
埔里撤退,從未能如中共軍隊般有效地運用游擊戰術對抗、牽制國民黨軍隊。基
於此,二二八事件基本上是台灣本省籍資產階級的民主運動,連資產階級革命都
算不上,遑論所謂的共產黨革命或者無產階級起義。也因此,國民黨意圖用剿共
和國共內戰來掩飾、洗刷其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責任與台灣民間普遍認定的政治原
罪,只能說是再度地向台灣人民暴露了國民黨對台灣社會的無知與對待台灣人民
的傲慢姿態。


 


然而,六十六年來,二二八始終是一個說不清楚的故事。台獨不肯把它說清楚,國
民黨政府則不敢也沒有能力將它說清楚。僅以死亡人數一項而論,史明等人謂死者
十萬餘人,更有人稱逾五十萬人;但政府於一九九五年設置「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
會」,以從寬認定對死者發放補償金,迄今日僅確認死亡六八○件,失蹤一七九件
。其實,政府即使只造成一人死難,亦應譴責,但憑空捏造出十萬死者卻殊非對歷
史誠實的態度。試問:死亡人數從所謂逾十萬人至僅不到千人,二二八的故事如何
不扭曲變形?


 


評論:基於史實,個人認為,二二八事件之所以演變成大屠殺和清鄉,主因在於當
時的行政長官陳儀為了掩飾其接收治台的諸多缺失,像是有如新總督的省籍間的不
平等以及遠比日治時期嚴重的貪污腐敗,以及國府為了支應在東北與華北一帶早已
在抗戰中失去地方基層組織支撐而註定失敗的戰場進行剿共戰爭的龐大部隊所需,
因而在早已因為二戰而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的台灣過度地徵用米糧等物資北送軍用,
而在徵用的過程中又少不得牽涉了族群間的不平等情緒以及中飽私囊等情事,陳儀
為了掩飾其治台無能與貪腐而逼出了二二八事件的大亂子以免因此丟官甚至被究責
,因而與同樣在戰後才來到人人都說一口國民黨前不久才打敗的日本鬼子的日語的
台灣而且也同樣貪污腐敗的軍統與中統特務共同編造了台灣有著龐大共產黨勢力的
謊言,一如中國歷代因為貪污腐敗逼出民變的地方大員總會編造民變參與者目的在
於造反的謊言一般,然而,當時批示派遣紀律敗壞的川軍整二十一師赴台鎮壓的總
統蔣中正仍然有著大肆屠殺想像中的龐大共產黨的決策責任,就其寧可錯殺一百、
不要漏掉一個的對國民生命的任意剝奪而言仍然有著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儘管因
為二二八事件時國府的剿共戰事尚處於國民黨軍優勢進攻階段並在二二八事件不久
後的同年三月間攻克延安,因而蔣中正等國府高層在決策對二二八事件展開血腥鎮
壓時應該沒有為了撤退台灣與鞏固外省政權權力根基而刻意屠殺台籍菁英的「種族
清洗」意圖,但仍然有著血腥屠殺人民與政治犯的意圖,這是用任何說辭或任何共
產黨陰謀論都無法漂白洗刷的責任與政治原罪,徒然地刻意壓低死傷人數,無非只
是向台灣人民再度展現了國民黨對台灣社會的無知與對待台灣人民的傲慢姿態。


 


至於在後來的台獨風潮中,日據時代的皇民及地主的後裔成為主力,如彭明敏、辜
寬敏、李登輝等,則儼然是「三七五地主假藉二二八事件復仇」的扭曲演出;事態
至此,二二八的故事當然不完整,因而人們從二二八事件得到的教訓與啟示也是扭
曲變形的。


 


評論:首先,事實上,台籍仕紳菁英在戰後初期是歡迎國府接收的,原因倒不完全
是因為懷念祖國的民族主義,而是因為擁有太多的往往最害怕失去,因而往往是永
遠的執政黨,在日治時期當日本的皇民,在國府時期當國府的仕紳,原本就是人類
歷史屢見不鮮的自然現象;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本省籍仕紳於國府接收初期的高度
合作並積極參與省縣議會與三青團等國府政權及其外圍組織的活動,在二二八事件
發生時,很自然地由這些參與了國府政權組織的本省籍仕紳們出面協調,因而當國
民黨發動血腥鎮壓,陳儀等接收大員為了掩飾其貪污腐敗激起民變的事實因為這些
參與國府政權組織而為台民發聲協調的台籍仕紳與國府來台調查人員接觸而進一步
暴露,遂胡亂指控這些台籍仕紳為共產黨或者受日本奴化教育的皇民才會煽動台民
暴動,而隨後奉總統與三軍統帥蔣中正的直接命令來台鎮壓的國民黨軍隊便根據陳
儀等人不實的指控而以共產黨或者親日皇民等罪民針對台籍仕紳菁英發動屠殺,卻
連最基本的調查都未進行便任意發動逮捕與處決,這才使得原本支持與協助國府接
收的台籍仕紳菁英與一般民眾轉而懷念原本痛恨的日本殖民者,亦即台灣民間所謂
的「狗去豬來」,原文作者似乎不是很了解台灣社會。其次,土地改革的問題在台
灣本就牽涉省籍族群問題而有其複雜面相;戰後的東亞與歐洲掀起了左翼革命的浪
潮,美國占領日本後為了防止日本赤化並試圖使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前
哨,遂透過東京盟軍總部要求日本政府展開土地改革以化解廣大農村的社會矛盾而
緩解德田球一等戰後恢復活動的日本共產黨勢力的擴張與爭奪政權,台灣也在國府
在內戰中全面失利而共軍行將渡江的一九四九年三四月間展開土改,土地改革一則
使原本的佃農取得土地所有權而不必再繳納大量地租,如此使得小農收入增加與增
產誘因提高並緩和了台灣農村潛在的社會矛盾,但二則土改也使得政府的稅收增加
,然而,由於不論是一九四九年國府播遷前或者一九四九年國府播遷後,國府在台
的軍公教等人員均是以外省籍為主,這在一九四九年國府播遷後更為明顯的是有六
十萬大軍並未從事農業或製造業生產卻能夠透過政府稅收與發給薪資而取得資源,
而在公教人員部份甚至長期存在著考選制度等諸多制度性地對本省籍族群的壓制,
這些絕大多數是外省族群的未參與生產勞動的政府雇員分享了大多數因為土改增加
的政府稅收並建構了遠比一般民眾優渥的各種軍公教福利制度,因而,看在被土改
的地主與許多台灣民眾眼裡,土地改革也就不如日本土改般單純是政策變化造成的
同質性社會內部的資源重分配,而是同時有著族群不平等的意涵,加上國府在大陸
時期從未認真推動會影響其統治集團利益的土地改革,更是加深了台灣社會對土地
改革觀感中的族群利益衝突矛盾的面相。


 


相對而言,國民黨政府亦無說清二二八真相與全貌的能力,只是年年道歉,唾面自
乾。當然,國民黨政府必須道歉陪禮,但主政者只會道歉陪禮卻沒有能力使國人認
知二二八事件的全貌真相,如何能使國人從二二八事件領悟到正確的教訓與啟示?


 


至少應使國人知道:二二八其實不是台獨經典,而台獨充其量只是煽動反國民黨政
權的鬥爭論述,若欲以台獨作為支撐兩岸角力或化解兩岸衝突的工具,皆不可行。


 


評論:二二八事件本來就不是台獨經典,而台獨向來也不是煽動反國民黨政權的鬥
爭論述,事實上,個人便長期主張,民進黨若欲打敗國民黨並相機奪取政權,則應
該設法建構能夠代表更廣泛包含各族群各階級的聯合陣線(統一戰線),而為了達
成此一目的,便應該設法在包括台獨與省籍情結的論述上有所緩和,當然也包括對
於二二八的論述,目的倒不在於爭取外省族群的支持,畢竟一則外省族群有某種自
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感而即使討好也難以使其支持政策上對其不利的民進黨,二則若
欲如此則必須全面正面肯定蔣中正以及在政策上全面轉向偏袒其既得利益,但如此
勢必使得民進黨的傳統支持者寒心,相反地,對於二二八等的論述緩和只要達到讓
「本身也有點省籍上吃過虧但擔心過度攻擊外省族群會造成社會不安而不利社會經
濟發展的本省籍選票」認為民進黨已經盡力維持社會安定而未刻意煽動族群對抗的
程度即可,如此則對蔣中正與國民黨在二二八事件中角色的評價仍然可以維持符合
史實的負面評價,並在理性合理的範圍內繼續追求各種政治經濟制度潛在族群等不
平等之處的漸進改革,但不過度強調或激化對抗情緒則可使上述其可被民進黨爭取
潛在可能性的本省籍選票的轉向提供支撐。因此,個人必須說,從選舉策略與相機
奪取政權的目的論而言,二二八與台獨從來不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只能說是原文作
者不了解台灣社會的囈語,而國民黨若有自信並欲證明其並無種族清洗或者歧視本
省族群的意圖,便應該更大量地符合族群人口比例地重用本省籍人才以及公布與包
括兩蔣日記與大溪檔案在內所有的檔案供有所質疑的歷史學家檢驗才是。


 


從史實面與社會面而言,二二八事件及其相關的社會集體意識與歷史力量是台灣的
一個資產,它讓台灣在面對任何外來勢力的干預時能夠有清醒的警覺,因而不論未
來兩岸關係的最終政治安排為何,它都讓台灣人民能夠在有著充分的警覺下監督執
政者進行的一切談判並因而迫使執政者必須奮力追求對台灣最有利的結果,同時,
它也讓台灣人民在面對內部的各種制度性不平等時也有著更高度的警覺,因而使得
未來一切政治議題都必須在高度警覺的民意監督下推動,也使得執政者不能任意地
以某種兩岸獨家掮客或者矯情形象便騙取政治支持卻推動具有潛在不平等可能性的
不合理政治經濟制度。二二八事件與因此而來的台灣人意識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
集體意識與歷史力量,它是台灣的資產而非負債,只要維持著溫和理性地追思與哀
悼反省,它的溫度與能量將得以長年地不斷更新與沿續,並持續地引導未來世代各
族群各階級台灣人民有更強大的動力去追求更好更值得的、屬於所有台灣人的共同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