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關於桃園鐵路地下化的一些個人看法

近日,當台灣政治大戲二○二○年總統立委大選演到了藍綠主要政黨與諸多疑似與親扁獨派人士各自有有相關的各界有從政興趣的中產階級等小股勢力在蔡英文二○○八年起出任民進黨主席之後就日益失去阿扁崛起至扁朝末期需要親衛隊以交班據傳留美時期與大陸籍政商名流合作投資美國華人超市大華超市的扁子陳致中時的虛構哄騙的親日獨派政商關係參與空間之後紛紛成立的新興小黨提名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以及區域和不分區候選人陸續正式向中選會完成登記階段性高潮劇情的這一週,交通部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審查委員會的委員、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忽然宣布由於認為高架化改地下化是錢坑政策而「毅然請辭審查委員」並引發了前瞻基礎建設相關一小部份軌道建設爭議以來的又一個六都台灣主要都會區軌道建設與縣市合併後都會再規劃相關政策議題的又一個高新聞曝光度的政治話題。

個人倒是認為,桃園至中壢平鎮間的桃園鐵路地下化或者高架化的政策均有其優缺點。大台北都會區的南港至板橋間的鐵路地下化以當時的近一千八百億台幣才推動完成,若加上多年的通膨則折算後現在恐怕至少也是二千億至二千五百億間的總預算,而自二○○二年異地保存舊車站而開工的高雄鐵路地下化總預算近千億,加計通膨後現在大概也是一千兩百億至一千五百億間的總預算,而大台南市的市區鐵路也是推動地下化,台中的市區鐵路高架化則由於未能於高架化之初同步規劃必要的周邊都會區住商區域都會區微規劃而至今綜效未能全面發揮。以此觀之,桃園至中壢平鎮之間的桃園鐵路由高架化所需的三百零八億預算增加至地下化的一千零五十億,即使未來可能稍有追加預算,也並不是特別昂貴的交通建設方案。

而究其事實,大桃園市和新北市西側的溪南和溪北各鄉鎮區一樣,長期以來做為台北市的衛星新市鎮並身兼與同樣位於大桃園市的桃園機場與觀音等諸多工業區間的聯繫地帶,在產業區域分工與都會機能分區上,桃園區、中壢區、八德區與平鎮區主要是做為在雙北大台北地區或大桃園地區工作的中產階級等的住宅區以及商業與服務業的產業聚集區域,而在桃園捷運、機場捷運與鐵路的區域軌道路網的規劃上乃至於與新北三環三線的捷運對接的跨區域軌道路網規劃上,桃園車站與中壢車站均是重要的路網交會匯流節律點,而桃園車站與中壢車站之間的各台鐵區間車小站更是早已擁擠飽和的桃園車站與中壢車站周邊商圈之外的新住商開發計畫重點區塊,故而,考量升格直轄市後大桃園地區民眾難免有的直轄市都會中心美學想像,採取相對大台北與大高雄鐵路地下化而言並不特別昂貴的鐵路地下化方案或許有助於桃園車站與中壢車站都會中心的都市更新與都市中心美觀美學,確實是符合地方期待而且相較北高鐵路地下化而言並不算奢侈的方案;當然,另一個方案也就是高架化方案下,高架化的鐵路與銜接的地下化捷運之間的轉乘便利性就必須有更精細的規劃而不要如機捷與北捷之間那麼複椎才好,故而,即使採取高架化方案,如果桃園車站與中壢車站的高架化鐵路車站與捷運車站之間似乎可以考慮建構如屏東車站高架化後的商城,但最重要的是在鐵路車站進出口剪票口與捷運車站閘口之間,要有距離夠近的直達的室內的電扶梯與電梯銜街,才不會造成路網銜接上的缺口或者因為銜接建築未有商城等值得候車時間購物娛樂的空間而造成桃園車站與中壢車站高架化與捷運建設後卻依然只有外勞聚集而又產生某種荒涼感而不利於桃園區與中壢區的都市形象隨軌道建設改善的綜效目標了,畢竟,如果缺乏有效的車站周邊都市更新與住商機能更新,則銜接地下化捷運的洛杉磯聯合車站周邊如今依然只有墨西哥裔與華裔等貧苦新移民聚區而甚至不乏非法移民出沒而種種治安事件層出不窮令人不安,而德國柏林總站的多月台多軌道鐵路與輕軌則是採取高架化設計加上車站本身的商場等規劃的整體建築設計其實也無損而甚至有益於城市美學,故而,不論採取高架化或地下化方案,除了軌道與車站本身的建設與裝置藝術等美學設計之外,車站周邊的都市更新與都市計畫,甚至新車站建築本身的商場規劃乃至於鐵路與捷運間轉乘動線順暢便利的整體規劃,還有與公車路網與機車自行車停車轉乘必要公共設施規劃,以及車站前後公園設計乃至於周邊的住商區域開發短中長期規劃以及相關必要的公共資源挹注與公園河岸等公共設施建設等,均應於推動桃園中壢平鎮間桃園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時應該一併有所規劃的都市更新與都市計畫規劃才是。

隨著二十世紀以來全球人口激增與都市化程度不斷提高而各主要都會區也因而不斷擴大的趨勢,都會區、都會郊區與衛星市鎮之間的各式捷運等軌道通勤軌道路網的建設往往就是都市計畫更新再造的契機,桃園市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及其與大桃園地區捷運路網串接的建設方案自然也不例外,而由於長期做為台北市的衛星市鎮與桃園各工業區外勞或外縣市勞工的通勤樞紐,桃園車站、中壢車站與平鎮車站周邊一直過於老舊擁擠而待都市更新再造,故而,妥善全面利用桃園市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及其與大桃園地區捷運路網串接的建設來推動地方期待已久的兼顧經濟效率與都市美學的大桃園地區三大火車站周邊的都市更新,應該是值得期待也值得由在地社區與各界意見領袖與學者專家和各級首長官員共同在地且專業地詳盡討論規劃的公共議題才是。

以上一點淺見分享。



個人相關舊文分享
關於台灣政府行政單位與教育單位地理區域配置合理化與效率化的一點個人看法


關於台灣觀光相關基礎建設部署優化的一些個人意見


關於縣市合併後大高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策略的一些個人看法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珍珠港事變後、中途島海戰前美軍是否有其他策略可能平衡廣大太平洋海域防線上的戰略劣勢?——《決戰中途島》觀後有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由於美國針對日本在蘆溝橋事變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展開對日經濟制裁與石油禁運擔心石油供應不足造成日軍作戰運動能力受限的從大正民主時期在經濟大恐慌後轉向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大日本帝國政府與戰時影響力陡增的日本軍方,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本軍方大本營的北進派與南進派爭議最後在一九三九年的日軍在與蘇軍的諾門罕戰役中落敗而全面倒向南進派後,除了一戰後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國海軍東亞與南亞駐防艦隊外,日軍若欲全面控制東南亞與西太平洋建立所謂「絕對國防圈」並掠奪英法東南亞殖民地與荷屬東印度群島等南洋的石油等天然資源,勢必得先排除一戰後新興的太平洋海權強權美國,故而,在針對美方經濟制裁與石油禁運的美日談判尚在華府進行的和平煙幕彈掩護下,日本海軍在山本五十六指揮下對美軍太平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夏威夷珍珠港不宣而戰地發動突襲,儘管未能摧毀當時的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也未能遠程投入陸軍或海軍陸戰隊攻佔夏威夷群島,但已造成美軍大量軍艦並大幅削弱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有生戰力,儘管美國羅斯福總統旋即於十二月八日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說正式對日宣戰從而開始動員美國龐大的工業與軍事潛力開始建軍參戰,但打造航母戰鬥群等軍艦和潛艇到下水參戰需要時間,從而,在珍珠港事變後一年左右美軍太平洋艦隊戰鬥能力未能補充提升的青黃不接時期,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實際上處於以三艘航空母艦受創嚴重的戰鬥群面對編制序列完整的日軍八至十艘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嚴重劣勢防禦狀態,而由於日軍在珍珠港事變後立即向英法東南亞殖民地與荷蘭東印度群島發動侵略並重創逼退英國海軍東南亞分遣艦隊,同時並向澳洲北部海域進迫,美國海軍在一戰後沿續大英帝國海軍全球海權勢力的太平洋廣大海域海權主導優勢必然會因為備多力分而容易受到日軍策劃已久攻勢的分割聚殲而被各個擊破。

電影《決戰中途島》中陳述了珍珠港事變美軍的一系列反應,在換上尼米茲上將擔任美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與盟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後太平洋美軍發動了包括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杜立德率所部轟炸日本東京的兵工廠等軍事目標的杜立德空襲以及稍早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由哈爾西指揮美軍企業號與約克鎮號航母戰鬥群策動的轟炸馬紹爾及吉爾伯特群島日軍基地與機場的馬紹爾及吉爾伯特群島突襲,雖然有助於提振珍珠港事變後的美國民心士氣,但由於同一時期美國盟友英法荷在其中南半島與印尼群島等南洋各地陸續失利,而美軍在菲律賓群島與威克島和關島等太平洋戰略島嶼據點也相繼失陷,何況,根據電影《決戰中途島》的內容,由於戰前偵搜資訊不足,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馬紹爾及吉爾伯特群島突襲之中其實冒著受到群島間之前未明日軍機場起飛轟炸機的反擊,而緊接著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四日爆發的珊瑚島海戰更造成美軍損失僅有的三艘航母之一的列星頓號而約克鎮號也受創嚴重需要大修,而儘管珊瑚島海戰保住了位於夏威夷—澳州美澳補給線上的重要港口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但由於日軍除了掠奪東南亞石油等天然資源要地之外,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必然是尋找機會捕捉太平洋美軍主力進行決戰以俾在美國龐大工業機器軍事生產能量全面啟動而有大量艦艇與潛艇投入太平洋戰場之前進一步地削弱太平洋美軍戰力並加速佔領太平洋美軍控制島嶼和分割殘存太平洋美軍從而延緩美軍太平洋戰區有生力量恢復時間與反攻部署整備時間空間,使得天然資源與工業生產能量有限從而艦艇等軍備耗損補充速度遠不如美軍的日軍能有多一兩年的較長時期享有太平洋戰場上的力量對比優勢,並藉此使日軍有較大的機會在喚醒美國工業巨獸後能夠在美日最終決戰或談判前能夠達成對太平洋各地日軍控制區域能夠連成一氣而形成有效的區域連貫海空防禦而以戰逼和迫使重建甚至加強太平洋戰區艦隊戰力的美國不得不在和談中接受日軍對紐澳以外西太平洋諸島與中南半島等日軍在中國戰場繼續作戰所需工業生產天然資源產地與石油能源供應地的控制權,故而,即使珊瑚島海戰美軍以慘痛代價保住了美澳補給線上的重要港口莫爾茲比港,但在珍珠港事變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首要戰略應該本來就不包括進攻紐澳而甚至在廣大的澳洲中部沙漠消耗,至多就是防範紐澳英國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日軍海軍主力在北太平洋試圖捕捉美國海軍主力進行決戰以削弱太平洋美軍有生戰力時起到牽制作用在大規模向北太平洋運動的日軍海軍後面進行突襲作戰而使日軍必須在決戰關頭分散補充能力不足的兵力增援受駐紐澳英美海軍突襲的轉入防禦狀態的各地日軍甚至包括若取得莫爾茲比港而不得不分兵把守的日軍分遣艦隊,故而,珍珠島事變後中途島海戰前的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的紐澳戰略目標應該主要地在於摧毀紐澳尤其是北澳的可供美國海空軍入駐的海空軍基地機場港口的癱瘓破壞而不在於直接動員已因中國戰場的膠著和西太平洋戰場的不斷擴大而日益捉襟見肘的日海空軍與龐大陸軍登陸進攻佔領澳洲,因此,在中途島海戰前的太平洋戰爭初期,美澳補給線的重要性並不突出;總的來說,珊瑚島海戰的戰果對新建艦艇潛艇投入戰場前力量有限的太平洋美軍來說實際上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電影《決戰中途島》完整呈現了在日本海陸兩軍軍頭在天皇並不真正出席而僅虛設皇座在前的御前作戰會議中決定發動中途島海戰,而事實上,日本在西方帝國主義勢力隨著黑船入港來到日本之後展開的明治維新王政復古,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天皇在上千年的攝關政治與幕府政治之後真正親政,而是在德川幕府因回應英美等帝國主義勢力侵奪利權不利而造成民心浮動無法再度領導日本之後,改革派的各藩藩士由於各藩領主無力取代德川幕府而對全日本有號召力遑論推動劇烈改變傳統日本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現代化維新改革的現實情勢之下,本身自然更加缺乏有意義號召力的改革派各藩有識藩士為了推動現代化改革以富國強兵救亡圖存而採取的推舉長年虛位化的天皇做為全國團結象徵並取得現代化改革所必須的中央政府權威與社會經濟整體控制的「尊王攘夷」改革策略,而由於「天皇不語」而並未有親政天皇做為實際中央權力中心與政經政策統合中樞,明治維新後的經濟工業化與現代化帶來了龐大的新經濟利益自然地任由各藩閥所轉變而來的大財閥所控制,而由於各財閥與舊藩閥所支持出來的各政黨並無法實際地形成長期穩健而能夠被究責而形成有效責任政治而必然會因而產生相當社會責任意識的長期穩定統治集團,隨著明治維新後日本脫離封建農業經濟而快速地轉型為工業經濟的過程中,許多脫離鄉村的貧苦勞工的產生以及農業餵養工業下鄉村農業經濟的一再破產使得日本社會也產生了龐大的無產階級以及層出不窮的社會衝突,受制財閥藩閥利益而無力有效推動社會政策緩和社會矛盾的日本國會各政黨在大正民主時期之後加速失去了社會正當性與領導社會討論的政治能量,隨著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經濟危機的不斷惡化與長期化,曾支持出身日本東北地方貧苦農村與外派朝鮮等殖民地長期主張發動戰爭以快速大量掠奪經濟物資緩和日本社會內部矛盾的皇道派下層軍官並因而在意圖透過暗殺統制派上層軍官與政變奪權而在二二六事件皇道派流產軍事政變中被一併處決的混雜社會主義與軍國主義旳日本法西斯主義思想家北一輝的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思想在經濟大恐慌後開始受到利用《明治憲法》海陸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而對日本國內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擴張並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的日本軍部軍官之間流傳日廣,最後並以日本天皇「武運長久」的名義在蘆溝橋事變後擴大事端而致中日戰爭全面開打而使得日本久陷中國戰場泥沼並因此而為了取得戰爭所需的石油等天然資源而喚醒了美國巨獸與其為敵,從此萬劫不復地進一步深陷太平洋戰爭的泥沼而最終邁向了敗戰之途。然而,由於珍珠港事變後日軍在西太平洋快速地攻取了英法荷各國殖民地與美國控制的菲律賓與關島和威克島諸島據點,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後續戰略必然地度攻打佔領巴布亞紐幾內亞以鞏居印尼群島控制防線與攻擊珍珠港以外美軍在北太平洋最重要據點且更貼近美國本土西岸的阿留申群島上的珍珠港並藉機尋找機會捕捉美軍主力進行決戰以進一步瓦解太平洋美軍的有生戰力以延長戰力耗損捕充能力有限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享有戰略優勢的時間和空間兩個戰略後續選擇之間斟酌二者孰先孰後,日軍的中途島海戰部署比起前一年年底的珍珠港事變突襲早已成為具有相當程度可預測性的直接路線戰略了。

然而,由於美軍破解了日軍的通訊密碼,推測出日軍可能的主攻方向在於中途島,而尼米茲的情報人員幽默地根據日軍攻擊目標密碼AF而故意在美軍的通訊中提及了中途島的自來水廠故障需要維修的假訊息而透過日軍後續加密通訊中提及相同訊息而確認了日軍主攻方向就是中途島,尼米茲於是大膽地集結了企業號、大黃蜂號入塢大修約克鎮號三艘航母戰鬥群在中途島海域部署陷阱。一九四二年六月四日,中途島海戰爆發,日軍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僅新世代主力航母大和艦倉皇自戰場脫身,美軍則僅損失本已受創嚴重的約克鎮號,儘管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後在北太平洋南線仍持續攻佔了瓜達康那爾島、斐濟與新喀里多尼亞等島嶼據點,但美軍已在中途島海戰中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整體態勢,只等待新建造編組的艦隊補充到位了。

一個值得討論的戰略問題是,在珍珠港事變後、中途島海戰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是否還有其他的戰略選擇得以在新建造編組的艦隊補充到位前減少損失甚至平衡日軍迅猛攻勢所造成的美軍戰場劣勢呢?

個人認為,首先,既然在珍珠港事變前日軍已因中日戰爭陷入泥沼需石油等戰備天然資源才發動珍珠港事變,則在珍珠港事變後,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航母、戰艦和戰機等軍備軍力當然遠比受創珍珠港的美軍龐大完善,美軍基本上必須等候新建造編組的艦隊、戰機和陸戰隊等軍力整備完成投入戰場才有克敵制勝的把握,而日軍策動珍珠港事變引爆太平洋戰爭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取南洋的石油等天然資源,故而除了尋找機會捕捉美軍主力進行決戰而延長其在太平洋戰爭掌握主動優勢的時間空間並避免美軍在龐大工業能力支援整備完成後展開全面反攻的必然可預見未來劣勢情勢並試圖藉時以戰逼和迫使美軍接受日本支配紐澳以外的西太平洋之外,珍珠港後日軍的另一個當務之急其實是加速佔領印尼群島等石油等天然資源產區以及鞏固其新佔領石油等天然資源產區的周邊外圍防衛。故而,美軍在珍珠港事變後的另一個戰略選擇就是以夏威夷群島和中途島為新防線核心收縮戰線而僅保留部份能夠與夏威夷—中途島防線核心能夠有效運補互為首尾犄角的外圍據點,以免防線過長過廣備多力分而分散本已居於劣勢的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總體戰力而有利於日軍各個擊破,從而避免如珊瑚海海戰般的珍珠港事變後美軍又遭遇重大損失而使其在太平洋戰場上全面陷入被動挨打的劣勢

第二,在上述夏威夷—中途島防線核心之間,應抽調在保留部份防禦必需預備隊之餘尚能夠靈活運動的有生戰力之一部組建突襲艦隊,在無力固守或珍珠港事變後美軍太平洋戰場戰力大幅下降下戰略意義不大的島嶼據點已經彈性撤出之後,反向對被日軍佔領而建立港口機場的部份島嶼進行事前偵搜情報更為完整的有如馬紹爾及吉爾伯特群島突襲的不定期突襲作戰,藉以牽制日軍主力的運動作戰並使其不得不分兵把守而備多力分,畢竟,古人有云「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在收縮防線有效固守重部署完成之後,若能夠集中少數中的多數、劣勢中的優勢而集結預備隊之餘有力之一部針對日軍控制的部份港口機場要地進行有效的戰略突襲破壞定能發揮「斷敵一指勝傷敵十指」的日軍軍隊士氣瓦解作用,而在日軍看似節節推進的過程中,如果其看似佔領控制的新港口機場卻不時會受到美軍局部反擊突襲的戰略打擊,則美軍在看似撤退卻反而又能悠然出入周邊海域進行突襲破壞的「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不定期而令駐地日軍不時處於恐懼美軍隨時會挾龐大工業力量整補的強力軍力突襲甚至夜襲的強烈恐懼心理之下進行戰略決策與戰略部署,想必能影響山本五十六等太平洋日軍高層的決策心理而不得不受到這些突襲的牽制而針對諸多新佔島嶼投入更多防禦力量甚至牽制日本陸軍的攻防兵力比例而使得日軍的攻勢箭頭失去必要的重量動量而有助於夏威夷—中途島防線核心美軍的防禦作戰,從而能夠從容地等待新建造編組艦隊戰機等新生戰力的投入而預備戰略反攻。

而在戰爭宣傳上,儘管珍珠港事變日軍在山本五十六指揮下突襲成功,但日本全國上下甚至日本軍部內部均自始就有喚醒美國巨獸強大工業生產力等龐大人力物力參戰的心理恐懼陰影,因而,在珍珠港事變後,山本五十六等日本海軍高層自然會急於尋找機會捕捉太平洋戰場殘存美軍主力進行決戰而爭取在美軍新建造編組艦隊戰機等新生戰力投入太平洋戰場展開全面反攻前延長日軍控制太平洋戰場制海制空權的時間空間以逼和美國承認日軍對紐澳以外西太平洋的控制,故而,如果美軍大步進退主動收縮至夏威夷—中途島核心防線並主動放棄部份戰略價值不大的島嶼據點,則太平洋日本海軍與在海軍運載下攻佔島嶼的日本陸軍在荷屬東印度群島與本為美軍控制的部份太平洋島嶼不斷推進時,在受到戰時管制的日本各類媒體上呈現的是日軍不斷的佔領新島嶼,但是,一般日本民眾乃至於受徵召入伍參與中國戰場、東南亞戰場與太平洋戰場的日本士兵甚至基層與高層軍官及其眷屬之間閱聽這些訊息時卻無法得知這些太平洋小島對日本殖民經濟利益的戰略價值何在,心理上也必然因人力物力遠不如復仇心切的美國工業生產力強大的日本軍隊在控制越來越多島嶼的同時必然的備多力分而蒙上美軍新生戰力一旦整編完成投入太平洋戰場則勢必將使已先在暫時的勝利佔領中備多力分的日軍難於招架而面臨全面崩潰的日益擴大的心理陰影,更難於閱聽接受與可以想像在珍珠港事變後正在動員強大的工業生產力等人力物力而且復仇心切的美軍受到新聞上不斷推進的日本軍隊有效打擊壓制的新聞,如此,則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民間乃至於軍隊內部從士兵到高階軍官之間必然普遍瀰漫的喚醒美國巨獸而美軍挾強大工業生產力等龐大人力物力發動全面報復打擊的恐懼心理,不但不會隨著日軍在印尼群島等太平洋戰場的局部勝利推進而減輕,卻反而會因感覺宣傳著不斷勝利的日本軍部卻無法說明必然挾龐大人力物力反擊的美軍何在而加深美軍全面報復打擊不知何時到來的更加說不出的深沉恐懼不安情緒,並開始對日本軍部的所有戰爭宣傳產生下意識的無名懷疑不安情緒;而若再加上杜立德於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率所部對東京進行轟炸時,除了兵工廠等軍事目標之外,避開必須防空陣地緊密防衛的日本天皇所在皇居但針對東京一帶重要神社進行轟炸,則一方面會造成日本人民甚至部份軍人開始懷疑是否有必要為處尊養優不必面對可怖戰爭場面的天皇奮戰到底,另方面則因針對日本自明治維新以降透過結合天皇現人視信仰的神道教與武士道所建構的日本民族「國體明徵」政教神話的重要象徵東京重要神社進行轟炸焚毀,必然能使受軍國主義份子神道信仰洗腦的日本人民與日本軍人對支撐整個日本戰爭神道教民族主義神話宣傳產生質疑並質疑生命因徵召自平民的軍人的犧牲保護而不受戰爭威脅的處尊養優的日本天皇及其象徵的日本武士道神道教政教神話是否真的值得其信仰犧牲。

而一旦如此,在太平洋戰場上遍尋不著美軍主力進行決戰的日本軍部甚至可能受到其自身控制的戰爭宣傳機器的牽制而必須急於捕捉美軍主力進行決戰以維持在佔領越來越多島嶼的同時卻無名地日益低落而恐懼日復一日更加瀰漫的民心支持與軍隊士氣,倘若如此,則太平洋日軍的戰略勢必因此一政治宣傳需求的巨大無形心理壓力而因急迫轉為高度可預測的直接線路,從而使收縮戰線後的美軍得以根據日軍躁進的部署而從容地利用內線作戰的戰場資訊優勢進行有效的防禦與局部反攻部署,從而有機會極有效地重創採取躁進直接路線攻勢卻又如前述處處受到牽制而使能夠有效運用的第一線作戰兵力高度受限的日軍而有效地消耗其有生戰力,並進而使美軍能夠在新建構編組的艦隊戰機新生戰力投入戰場進更快更有力而犧牲更少地進行太平洋戰場的全面反攻。

第三,關於珊瑚海海戰的戰略目標即紐澳及其外圍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防禦戰略上,如前所述,珍珠港事變後日軍的首要目標應該在於掠奪控制印尼群島等石油等天然資源產地並鞏固其周邊外圍的防衛部署以及尋找機會捕捉美軍主力進行決戰以延長日軍控制太平洋戰場制海制空權優勢的時間與空間以俾逼和美軍接受日本對紐澳以外西太平洋地區的控制,攻打紐澳應不可能包括在珍珠港事變後日軍的首要目標之中,因此,珍珠港事變後,美軍的紐澳同盟策略應該在於儘速運送部署部份美軍海軍陸戰隊以及移轉不包含航母的小型分遣艦隊與陸基戰機協助紐澳部隊進行港口與機場防衛並在日軍主力向中途島等北太平洋運動試圖捕捉美軍主力進行決戰時適時地在其海軍運動路線的南線進行騷擾牽制,並在新建造編組的艦隊戰機等新生戰力投入太平洋戰場部署時移撥一部份新組建有生戰力投入巴布亞紐幾內亞—紐澳防線加強防衛部署並增加對日軍太平洋戰場南線島嶼防線的牽制突襲壓力使其在美軍新組建戰力投入戰場必然開始顯現相對力量不足的太平洋戰場日軍更加地備多力分同時逐漸喪失軍心士氣,而即使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在美軍未投入航空母艦等主力戰艦而在落入日軍之手,則由於日軍在珍珠港事變後的首要目標並不包括攻佔紐澳,透過美軍移轉分遣艦隊和戰機以及運送部署美軍海軍陸戰隊,紐澳與其外圍島嶼防線應能有效固守,而一旦美軍新建造艦艇與戰機以及新編組海軍陸戰隊等新編組戰力整編完成後,尚可以利用美國在門羅主義以降在中南美洲的龐大影響力與戰略同盟關係而不經莫爾茲比港而改經法屬社會群島以南的南太平洋航線向紐澳移轉新建造編組艦隊和戰機與運送新編制海軍陸戰隊到紐澳一線對太平洋日軍南線加強牽制騷擾,而由於莫爾茲比港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南海岸,由日軍控制的雅加達等地支援莫爾茲比港增援海軍必然透過與澳洲之間的狹窄海域而易於阻擊,而增援陸軍則甚至必須經過巴布亞紐幾內亞內地高原行軍,故而,即使莫爾茲比港暫時落入日軍之手,一則僅只是將太平洋日軍南線的周邊防線南延至澳洲東北海域而尚難全面進攻紐澳而甚至無法阻止美軍改經南太平洋海域向澳洲移轉艦隊、戰機與陸戰隊等新生戰力,另方面則一旦紐澳軍與駐紐澳美軍部署完畢則莫爾茲比對日軍來說實際上有如孤島易攻難守而增援困難而極容易復歸美軍之手。

第四,個人認為,美軍在動員強大的工業生產力建造整備新艦隊時,可以稍加著意優先建造一些潛艇分遣艦隊。畢竟,衡諸同樣二戰時期德軍潛艇狼群戰術的成績,潛艦分遣艦隊的率先建造部署,有助於加強前述撥出預備隊外有生戰力之一部進行突襲的作戰工作,而其對日軍戰艦乃至於運送日本陸軍逐島部署的運輸機與補給艦的破壞效力應該也有助於加速消耗弱化珍珠港事變後的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兵力對比優勢而加速美軍平衡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劣勢並為隨後的跳島戰術等分割聚殲各個擊破日軍的反攻戰略時所必須面對的日軍抵抗力量。

珍珠港事變之前,在一戰後瀰漫著回歸常態厭戰情緒而再度採取孤立主義的美國遵守《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未及於日本大舉興建海軍準備在中國戰場之外進一步與英國和美國爭霸南中國海與西太平洋之時預先防範加強其太平洋海軍艦隊的戰力,或許有其國內政治的種種考量,但在珍珠港事變之後,除了杜立德空襲等個別的反擊作戰之外,除了僅僅依賴等待美國強大工業生產力動員後新建造艦隊與戰機等新生戰力整編完成投入戰場之外,美軍其實可以採取更具整合性的整體戰略,可以穿越具有高度未知性的戰爭之霧而能夠更有組織地有規劃地阻擊日軍接續攻並在依賴情報作業成功的中途島海戰之前就有機會更快地平衡其在珍珠港事變後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