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關於高中歷史新課綱於二○二○年大選前夕爭議再起的一些個人看法

近年來,由於民進黨在二○一六年大選贏得總統與立法院一黨過半的全面執政,部份參與民進黨前身的反對運動與本土化運動的社會各界人士對於部份意識型態過於激進的基於反對遷台的中國國民黨在民主黨杜魯門總統與共和黨艾森豪總統東亞冷戰戰略下的對台軍政經美援支持下帶來的台灣社會經濟現代化劇變的本土意識強烈勢力所主張的去國民黨化與去中國化的改採疑似頗受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新東亞共榮圈戰爭政治宣傳影響的所謂的東亞史觀新高中歷史課綱的全力推動終於再度面臨來自中國國民黨與更廣泛的台灣社會各界全面反對壓力,據報載,一○八歷史新課綱至今沒有完全通過審核的版本。

個人以為,古今中外不變的是歷史教育的本質在於「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及從國家社會的興替之理學習個人生涯與事業的成敗之理,故而,如果要對於「載治亂、知興替」的歷史興替的成敗之鑑能夠產生同理共鳴與自我惕勵的作用,則所閱讀的歷史的史觀立場與學習者尤其是較年輕的中學生學史者的生命經驗與所感受的社會內外與國際各界所界定的學史者所生身立命的社會內外個人集體社會關係的自我與他者交互作用所界定的利益立場史觀必須高度吻合才能夠達成最佳的感同身受的成敗喜悲感受與成敗成因的趨避心理人格養成,才能夠利用學史者尤其是年輕的中學學史者的個人趨吉避凶的求生本能而學習歷史興替與個人生涯成敗的策略運用以及基本的道德要求;由此可以,空泛而缺乏有現實個人生命意義的所謂東亞史觀,其本質上除了造就某種「繞著地球跑」而甚至純粹「上流社會比較美」的躋身所謂上流社交圈談吐內涵的所謂「國際觀」,並無法使中學生對於生身立命的以漢人為多數並包括少數南島語族原住民族的台灣社會增進必要的在地歷史與社會理解而遑論從歷史教訓中學習未來個人事業的成敗之道了!

個人認為,台灣社會的本質既然是以跨時代多回合移民的漢民族人口為多數並包括少數南島語族原住民族的中國東南邊陲濱臨太平洋島嶼,則不論統獨政治立場為何也不論兩岸政治關係最終安排的形式與實質內容為何,台灣社會的歷史教育當然必須納入漢民族的歷史發展與文化傳承演進,其中,個人認為必須與冷戰時期威權時代有所不同的有以下數點

第一當然必須納入一九四九年年底國府遷台以後大陸學者的考古發現與歷史考據成果,像是郭沫若考據的李白出生於位於今日吉爾吉斯的碎葉城所以才能精通同為塞外阿爾泰語系的渤海文甚至印歐語系的西域中亞共通語粟特語

第二,在史實與史觀方面,除了文天祥和史可法之類的忠孝節義的儒家史觀,應該多一些探討實際歷史事件背後的社會經濟力量乃至於自然氣候環境變遷的影響作用的歷史社會經濟分析的教學內容像是,《竹書紀年》所提及的「伊尹放太甲」的觀點與傳統台灣高中歷史教育的版本有所不同,做為甲骨文卜神權時代新建立商王朝部落聯盟的神權代表大祭司伊尹事實上因為神權與王權的鬥爭以及商王朝統治階級部落爭權而流放年少無能的王權代表少主太甲,而當伊尹所領導的掌握神權的部落集團無力有效控制商王朝的軍政力量之時,不論是伊尹被迫迎回王權代表太甲以重新鞏固商王朝部落聯盟統治階級的內部團結或者是太甲看到機會趁機逃出流放地長江流域的桐地回到商都重掌政權,太甲與其王權部落集團奪回政權後,一待鞏固權力控制即殺了伊尹,其後《竹書紀年》卻記載伊尹死後,國中大霧三日,伊尹於是只得任命伊尹兩個弟弟為官,大霧乃止,而商王朝的湯—伊尹部落聯盟統治集團才重新恢復了團結並進一步建構了有象牙與玳瑁等遠程奢侈品貿易的商業城市王朝,而在之後,一如蘇美等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國歷史也進一步地走向了王權戰勝神權而王權控制神權的時代,爾後歷朝歷代的具宗教意味的欽天監曆書發布與北京天壇皇帝初春親耕示範耕耨等王權利用神權的「天子」概念也自此而始,記得,小學中高年級時閱讀李唐版的《廿四史》的此段落時,儘管是父親不知何時買了放著的印刷簡單又無繪圖的泛黃書頁,但當時韋編三絕的趣味興奮,至今想來依然不忍泛上一抹微笑!

第三,台灣除了元代的澎湖巡檢司之外台灣本島基本上是明代隨著西方的大航海時代而開發的,除了元明之間早期的閩南漁民於每年冬至前後到高屏溪口等台灣南部海岸搭建短期的漁寮以捕捉和處理洄游烏魚與製作烏魚子的短期漁業漁民以及少數長居漁民和在各河流海口徘徊的少數農漁民和泉州漳州各路海盜之外,台灣大規模漢人移民之始是荷蘭人介入珠三角出海口與澎湖貿易哨站爭奪戰失利被明軍海軍驅逐轉赴台灣之外如巴達維亞般在閩南和廣東等中國東南各地山多田少之地招徠農民為其耕種製糖甘蔗的商業性農業種植移民,其後在本與荷蘭人合作的赴台漢人領袖「甲必沙」一如東南亞華人招墾農工領袖乃至後來的工商領袖甲必丹)何斌的引導下海盜與海軍事業遍及東南亞的明末鄭氏集團也帶來了更多的漢人移民,再到入清之後在漳浦政團建議下的墾首大墾戶領導的農業移民,再到英美法等第二波殖民主義強權來到東亞的中法戰爭的台灣戰場以及台灣建省和全面開放漢人移民台灣,乃至於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事物卻也學習到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而又不被西方國家視為同等先進的日本發動了第一次的對外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之後,台灣又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被捲入了東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首戰的日俄戰爭,而在二戰結束後,台灣在短暫地與大陸本土統一之後又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結果國府軍在大陸本土戰場全面崩潰百萬軍民撤退台灣並於韓戰後開始接受美國民主黨杜魯門艾奇遜政府不甚情願的對台軍政經援助而開始鞏固台灣政權與透過和美國主義的國際貨幣基金合作的加工出口區經濟發展策略開始發展輕工業乃至於進一步地發展重工業,幾波的各族群各大陸省區移民均與東亞地區的大歷史變化高度相關,故而,台灣的漢人移民史本與東亞近現代史高度相關,有著自我定位的台灣—中華起點東亞史觀當然是台灣高中學生學史時增廣視野的學習方式,但如果忘記了為何以及以何者為出發點來了解東亞史乃至於包括美歐等世界史,則如此的歷史學習除了是某種「繞著地球跑」而甚至純粹「上流社會比較美」的躋身所謂上流社交圈談吐內涵的所謂「國際觀」,又能夠侈言對於高中生從台灣社會教育就業開始的個人生涯事業乃至於取得投票權後的社會思考與公共事務討論參與能夠有什麼真正有實質意義的教育意義乃至於事業生涯和社會生活意義呢?

第四,由於台灣做為中國東南邊陲的濱臨太平洋島嶼省份,在中英鴉片戰爭與日本黑船開港而東亞帝國主義勢力競逐再起之後,一時之間成為中國海疆的重要屏障與自強運動的重要省份,而由於開發遠晚於在與長城重合的三百七十五公釐等雨量線農牧分界線以南為了應付龐大人口而不時在旱澇間艱苦掙扎著的中原本土中國大陸各省份,相對薄弱的儒家傳統觀念與迷信,台灣社會對於鐵路的舖設接受度極高而不曾出現民間仕紳要求拆除的詭異而令人懷疑是否另有盧德主義地方利益目的操作的風水迷信,故而,一如文革後大陸知識份子著作《河殤》與同名影集來呼籲中國社會走向改革開放而面向海洋面向世界尋找新的機會與生機,濱臨太平洋且有著與許多太平洋島國血緣文化相近的南島語族原住民族的台灣,當然對於紐西蘭學者都得透過台灣玉的貿易傳播等研究南島語族太平洋遷徙貿易路徑的台灣南島淵源與太平洋歷史是應該在高中歷史教育之中有所必要合理篇幅著墨討論的,而除了南島語族相關的太平洋史之外,包括蘇門達臘的室利佛逝商業王國等東南亞諸土國乃至於宋代使節曾造訪紀錄的吉蔑帝國等東南亞古國歷史政治與社會文化變遷以及其與中國文化以及隨印度洋流傳的各印度文化間的交流包括由墨西哥出發的西班牙太平洋大帆船貿易與墨西哥甚至波多西銀元與各種美洲物產的東亞流傳乃至於相關的貿易路線與太平洋航海史乃至於科研史,都是值得納入高中歷史課綱中以俾增廣高中學生的歷史與國際視野而不應侷限於政治意識型態兩黨甚至台灣島內族群間意氣之爭的所謂東亞史與國民黨版中國史才是!

個人以為,從李白的《蜀道難》中的蠶叢氏與魚鳧氏等巴蜀一帶上古諸羌古國得到三星堆文明等考古遺址的發現得到更堅實的考古學證據支持,到杜甫《兵車行》所社會寫實的農業社會面臨社會動亂與對外戰爭的多重負擔下的苦難,再到日殖時期台灣新文學作家賴和的《一桿稱仔》所紀錄的殖民地經濟,後到戰後國府遷台後的現代詩運動的台灣社會各界普遍時代苦悶的意識流與各人群的多重交絡流離與記憶斷裂重構混構,台灣高中歷史教育其實需要更多元的史實與史觀,但絕對必要的是把握歷史教育做為了解生身立命的社會與文化的由來與其經歷演進的歷史過程與由近而遠周邊世界的歷史與其變化歷程從而「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的必然由台灣在地出發的個人生涯事業起點與歷史教訓啟發及至於高中生未來參與社會公共討論參與的關鍵必要基本知識預備!

以上一點淺見。



個人相關舊文分享
《讓孔子走下政教神壇吧!》


我們還需要經典嗎?


韓非子的求治峻言──先秦法家是權力的侍從抑或師友?


關於當前高中社會科學領域課綱爭議的一點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