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關於陸生納入健保議題的一點個人看法

自從馬政府重新展開兩岸交流與事務性協商後,一則希望透過讓陸生來台多接觸台灣的自由開放社會與教育環境以增進兩岸年輕世代相互理解,二則混雜著解決過去廣設大學與當前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大學教育供需逐漸失衡而浮現招生缺口的政策目標,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執政政府在第一個任期擴大開放陸生來台。人難免生病,於是,一如美國與英法德等有著眾多外籍留學生的歐洲國家,如何合理地解決陸生在台灣就學期間的醫療需求,以免其因疾病的經濟支出而承受過大的風險並因此難於繼續學業與研究,就成為一個必然的課題,當然,共同分擔風險的醫療保險機制就成為最合理的政策選項了。

然而,由於牽涉混雜著大歷史悲劇與國府早年治台失政造成的省籍情結的兩岸敏感神經──一如當年戰後來台接收的國府士兵到水電行買了水龍頭安裝到牆壁上卻沒有自來水湧出竟以為是買到故障品,台灣民眾尤其是本省籍民眾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經濟條件較差人士是否可能占健保或工作機會等社會經濟上便宜的問題總是多了那麼一番小心翼翼──如何解決陸生在台期間醫療需求的醫療保險問題,或者更精確的說,是否應該以及究竟如何將陸生納入台灣既有的全民健保保險機制,就造成了圍繞其周邊的長期而複雜的政治爭議與藍綠攻防,而不只是留學生政策其中一環的單純教育政策細節問題。

於是,馬政府提出的陸生納健保案在立法院遭遇了莫大的阻力,民進黨立委全力阻擋不談,國民黨立委對於這個可能刺激選民敏感情緒的議題也避之唯恐不及而不敢冒險過度護航。當然,也有流亡在台的民運人士如王丹者主動為陸生請命支持納入健保,意圖藉此為陸生維權的動作吸引陸生的注意與支持來在台建構他們反共與影響大陸的反攻基地,而部份試圖藉著表態支持台灣影響大陸論來吸引自渡台數代以來一直有著強烈渴望帶著中華民國憲法與國旗以及蔣中正前總統遺體還都南京的外省籍選民支持自己且近年來與王丹等民運人士過從甚密甚至合辦雜誌的民進黨政治人物也以人權為由支持陸生納健保案。然而,王丹等民運人士忽略了,其實大陸國台辦也曾為陸生請命加入健保並曾聲明支持在台陸配的各項權利,也忽略了近年與其合辦雜誌的民進黨政治人物背後的選民對此可能反彈,而試圖藉與王丹等人合作靠攏台灣影響大陸論的民進黨政治人物也忽略了,其背後的選民結構乃是以台灣社會對此一敏感議題反應最激烈的本省籍選民為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最後在立法院的上個會期做了機靈的政治決定,也就是順應選民群眾的期待表態民進黨反對陸生納健保案。

撇開牽涉省籍情結與兩岸敏感神經的政治爭議,本文將試圖就陸生納健保案的技術問題做一簡單的整理,並在權衡此一議題的高度爆炸性政治爭議的前提下嘗試提出一個相對可行的方案。

首先,要釐清的是,陸生可能在大陸也有公辦全國醫療保險的投保適用,果真如此,則陸生的醫療需求就有重複投保而使其重複繳納保費的不利益情形,在此一情況下,則陸生在台必須尋求保險投保的醫療需求實際上只有在台意外疾病以及難於只在寒暑假回大陸拿藥的慢性病,前者如車禍骨折手術或者急性盲腸炎,後者如高血壓或糖尿病且因大學生與研究生一般較為年輕而相對極少,而若大陸的醫保一如台灣健保也有限額內海外緊急醫療給付的話,則在陸生仍有醫保的情況下,陸生在台醫療需求的問題可以說基本上不大。相反地,若陸生在大陸的全國醫療保險因在台留學停保一如台灣留外學生的全民健保停保,則陸生在台投保的醫療保險就必須涵蓋陸生投保期間的全部醫療需求。

從技術層面看,陸生納健保可能出現引發政治爭議的問題個案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陸生來台前就有已診斷且本人已知或可得而知的必須花費鉅額醫療支出的重大疾病,但卻隱藏不告知而來台就讀納保,甚至原本並未打算留學台灣卻因此重大疾病欲納入健保而刻意來台就讀納保;第二種一如部份老榮民,也就是本身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卻在台灣納入健保後尋找醫師為其開立藥物供其帶回大陸納患病的親屬使用。可以說,這兩類個案的發生率應該都不高,但一旦發生則政治爭議勢必不可收拾。

從技術層面看,陸生納健保可能引發爭議的制度性問題只有一個,也就是把所有陸生繳納的各該年度保費加總後繳費總金額遠小於所有陸生各該年度接受醫療服務後健保署所給付的醫療費用總金額。這個制度性問題的出現可能因為健保署於陸生納入健保時並未做充分完整的保險精算,也可能政府當局為了解決大學招生不足問題而刻意低估應繳保費而形同變相提供原本應依退場機制退場的大學另一種不合理補貼。

接著,就要從全民健保做為具社會福利性質的社會保險的理論層面,探討陸生納入健保與一般台灣民眾納入健保的異同,明乎此,才能針對陸生納入健保後的保費設算基礎提供合理的理論支撐。第一,從醫療臨床實務來看,陸生不論大學生或研究生,其年齡相對台灣整體社會年輕,而且大多已非會從事較高危險行為的青春期國高中生,其醫療需求與醫療支出原本就相對較少。第二,從俾斯麥以降健康保險此一社會保險的制度設計理念來看,全民健保具有社會連帶的性質並因而採取社區費率,因而較年輕的民眾仍會繳納高額保費以供應包括自己父母等長輩的較老化因而高出許多的醫療需求與醫療花費,其目的乃在於透過社會連帶以及社會共同體內部成員的相互照顧尤其是對老年成員的照護來強化社會安全網以穩定社會共同體並為社會成員的冒險創新提供制度性支撐,但陸生既然只是短期就學,應該不宜要求其共同分擔此一社會連帶的部份才是。第三,當前的健保費實際繳納人基本上包括了投保人/被保險人、雇主與政府三個部份,政府部份的健保費支出基礎在於投保人/被保險人繳納稅金以及前述的出於社會連帶之責任的社會安全支出,然而,不同於在台工作的陸配與外籍勞工,陸生基本上並無台灣社會共同體的社會連帶亦無經濟上的產出貢獻等稅金,則其保費應該主要由本身支出繳納,當然,由於包括歐美各國均在健保保險上對於外籍留學生有所部份補助,這一部份則可以參考先進各國立法例思考是否以及如何處理較為合理,並應一體適用於包括陸生在內的所有在台留學外籍生而不宜獨厚或獨薄陸生。

而部份論者或許認為透過商業性醫療保險即可滿足陸生醫療需求的保險需求而不必將其納入健保,然而,個人認為,倘若如此,則陸生勢必面對三大不利益。第一,考諸美國採取私人健康保險組織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 HMOs) 的私人醫療保險制度下大約三分之一的費用被使用於行政費用與健康保險公司利潤,台灣全民健保制度採取單一管道的支付制度 (single pipe system) 絕大多數收到健保費均使用於給付實體醫療服務,陸生若採取商業性醫療保險,則在相同的醫療需求風險保險精算結果下,陸生將繳納遠比納入健保更高額的保費。第二,由於目前健保給付的點值浮動制度下,實際上一點略少於一元,陸生若採取商業性醫療保險則保險公司提供給醫療院所等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醫療費用勢必仍採取一點一元計算,如此勢必稍微墊高陸生必須繳納的保費。第三,各家保險公司提供的商業性醫療保險所涵蓋的醫療服務項目勢必略有不同而且保費的計算方式也各有不同,在缺乏充分資訊的情況下,陸生必須自行設法選擇要投保哪一個商業性醫療保險,而有可能出現因意外等因素必須使用不涵蓋醫療服務項目的問題,而由於商業性醫療保險並非如全民健保由醫療服務提供者直接向健保署請求醫療給付,而是由醫療服務使用者先自行繳納醫療費用給醫療服務提供者後再向保險公司請求醫療給付,凡此均勢必增加在台灣人生地不熟的陸生的不便甚至是負擔,也有違開放陸生來台就學與交流研究的政策美意。

因此,綜合權衡技術面問題與事涉兩岸敏感神經的政治爭議問題,陸生在台就學期間醫療需求的保險需求問題之解決,仍以納入健保為宜。由於缺乏本人或親屬投保薪資的問題,其健保費的設算宜由健保署根據與來台陸生年齡性別學歷等人口學變項相似的台灣大學生與研究生的醫療需求與醫療花費來進行設算推估,試辦第一年陸生的保費應該至少不低於目前全民健保下的最低保費,而其中是否有政府補助的部份或者要補助多少,則主要應該教育部負責在台留學生事務單位依據政府政策以及台灣民意和立法院接受度評估後每年提出預算書。當然,為了避免出現政治爭議也為了避免設算因為陸生可能如經濟條件較差台灣民眾般相對忌疾諱醫或者可能出現濫用而出現設算錯誤,健保署也應該與教育部主管在台留學生事務司處一樣,每年提出結算書以便台灣民眾與最高民意機關可以了解陸生每年繳納的健保費總額與陸生每年花費的健保給付醫療費用總額,並與教育部提出的外籍生全民健保補助項目預算與結算合併計算後,可以每年監控此一具有高度政治爭議性議題的實際收支情況,而健保署並應該將陸生繳納的健保費總額與使用健保給付的醫療費用總額加上教育部主管單位補助預算視為一個小總額來分析並逐年檢討其費率設算基礎與逐年增減保費以保持此一小總額本身各該年度以及跨年度的長時段之間均不至於出現大幅度的虧損或盈餘並藉此減少可能出現的政治爭議。

陸生納健保問題本身具有高度的政治爭議,而政治問題從來就只能政治解決,頂多就是儘可能地納入技術與學理層面的考量而提出儘可能衡平合理而可長可久的政策性解決方案,然而,如果試圖僅從技術面來解決政治問題,不唯事倍功半,甚且形同藐視人民的智慧而終究只會付出政治代價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