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小評前總統馬英九赴陸祭祖參訪之旅

中國國民黨籍的中華民國—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於今年稍早的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七日間赴陸祭祖參訪,台灣社會各界與藍綠兩大黨等各主要政黨各種正反議論紛紛而起,個人認為,屬於中國國民黨籍並在任內推動在台北當局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發展兩岸關係的中華民國—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出生於第二次國共內戰甫告一段落的一九五○年七月十三日——東北與華北各地相斷陷共後國府黃埔系等主要軍隊勢力殘存的美械化有生戰力徐州集團軍各兵團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結束的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之中在蘇北平原上的徐州淮河戰場上被中共人民解放軍中野與華野聯手全數殲滅之後,通電下野並由桂系將領出身的副總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的蔣中正改以國民黨總裁身份與黃埔軍系精神領袖份指揮國府中央系統軍政經勢力在黃埔系將領陳誠以台灣省主席兼領台灣警備總司令的身份率領大批中國東南各地殘存的蔣中正所領導黃埔嫡系部隊坐陣台灣並緊密控制全島的掩護支援之下相繼撤退台灣,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三日,蔣中正本人自川西成都搭乘專機轉赴台灣,第二次國共內戰告一段落——因此,馬英九前總統基本上算是戰後跟隨蔣中正所領導國府中央系統撤退台灣的台灣社會外省族群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故而對於中國大陸故鄉有著較為濃厚懷鄉情懷的渡台初代世代,在父母自幼教育的耳濡目染之下難免對於中國大陸的故鄉故土乃至於蔣中正所領導國民政府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的對日抗戰等遺址難免有著較為濃烈的懷鄉情懷與歷史古蹟訪勝懷古興趣,因此,可以想見,年事漸高馬英九前總統自然會想要在有生之年一訪父母在世之時不時耳提面命思思念念的大陸故鄉與故人,而由於其父馬鶴凌是國民黨高階將領並受蔣經國信任而掌管負責國民黨遷台之後極為重視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組織救國團,馬英九自幼對於蔣中正與國民黨政權在大陸時期的對日抗戰等史料與史蹟自然也就有著高度的研究興趣並亟思有生之年一訪為快而方能此生無憾。

 

然而,由於馬英九前總統曾出任兩任的遷台中華民國總統一職並因此終究有著中華民國主權象徵的身份並從而使得馬英九前總統訪陸必然面臨北京當局顧慮著儘管美國與日本等絕大多數國際各國均承認由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美中三公報以及中日聯合聲明等世界各國與北京當局建交公報所建構的一個中國原則國際條約法理體系 (de jure) 但兩個中國可能實質上 (de facto) 仍然存在並可能因為馬英九前總統訪問大陸本土的稱謂等議題而造成國際社會、中國國內與台灣島內的種種想像的嚴肅問題,因此,值此美中貿易戰有所稍緩但尚未能見終點何在以及歐美為首的西方等世界各國對於抗中保台議題的熱度仍未明確降溫的此刻,馬英九前總統訪問大陸固然有助於北京當局獲取穩固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基調並藉此避免美中關係再受過大刺激折騰的外部不穩定因素所必需的台灣方面願意承認北京當局認為已有效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的在台灣社會仍有著有效高度影響力的台灣高階政治人物的相對溫和的訪問中國大陸訪問從而開始重建兩岸有意義對話基礎,然而,在稱謂乃至於在馬英九前總統訪問位於中國大陸本土的抗戰史蹟所呈現的抗戰史觀等方面,北京當局總是難免有所保留並因此難免在馬英九前總統訪陸行程之中出現一些稍有尷尬的必然場面,我想,這是可以預期的,而由於馬前總統年事漸高,長年從政卻從未訪問中國大陸的馬前總統既然總是必須走訪大陸祭祖與參訪史蹟方能此生無憾,這些難免稍有尷尬的場面對他個人來說大概也就瑕不掩瑜而無礙於其滿腔懷鄉之情終獲滿足的祭祖與參訪興致了,也正由於馬英九曾經出任兩任遷台的中華民國總統而仍然具有一定的主權象徵性質,馬英九前總統訪問大陸並於訪陸期間談論九二共識,或許也有助於自二○一六年失去台灣政權之後一直彷徨於台灣島內外種種壓力之間而對於自身兩岸關係相關政綱與政策總拿不出個對外能有效運作且對內能夠合理說明說服的兩岸政策政綱乃至於連必然受兩岸政策牽動的台美關係政策也失去了方向的中國國民黨提供重新思考整合兩岸關係政策與台美關係政策之時所絕對必要的馬英九時代中華民國—台灣政與與中國國民黨當局所推動執行兩岸關係政策的種種重要事實與基本政策基礎等相關同黨前朝執政時期經驗資訊。

 

就馬前總統此次赴陸祭祖訪問期間於赴湖南湘潭祭奠祖父馬立安之後前往重慶訪問之時所參訪的抗日名將張自忠陵園而言,張自忠系出西北軍系並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發動北伐之後隨馮玉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中原大戰後,張自忠所部編入同樣系出西北軍系的宋哲元所部第二十九軍並受東北軍領袖張學長節制,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進一步進攻熱河並隨即進攻喜峰口等長城各隘口,一九三三年一月,長城戰役爆發,軍費與人員裝備均屬拮据的第二十九軍動用大刀隊迫使日本關東軍放棄摩托化裝備優勢近身肉搏血戰,張自忠率所部並在此役揚威喜峰口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第二十九軍進駐平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張自忠隨之出任天津市長,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全面抗日戰爭亦隨之爆發,宋哲元所部第二十九軍軍部不敵華北方面日軍、中國駐屯軍的機械化部隊全力進攻而於七月二十八日被日軍攻破,宋哲元率第二十九軍殘部撤往保定並將冀察政務委員會與北平市長均由張自忠代理以與日方周旋,張自忠因此一度被中國各大報刊大力抨擊為張逆自忠。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於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底以國府軍隊戰敗退出戰場並分別撤往南京與杭州繼續作戰之後,淞滬會戰後耗損嚴重而元氣大傷的中國軍隊顯然無力長期死守南京,系出湘軍系的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所部在掩護蔣中正所領導國府中央機關與自上海撤出的軍重工業機器撤出南京轉赴武漢與重慶之後即在與日軍接戰後不敵華中日軍機械化部隊攻勢而於一九三八年一月底退出南京城,稍早,原本出身西北軍系而於中原大戰之後出任山東省主席的國府將領韓復榘率部棄守濟南並最終因此受到國府軍統局誘捕正法,華北方面日軍因此得以和甫攻陷南京的華中方面日軍聯手向當時正以武漢為臨都的國民政府全面追擊並意圖一舉聚殲殘存國府軍隊主力並藉此阻止國府軍政經力量與軍重工業機器退往有著山川天險的大西南四川雲貴一帶進行長期抗戰,盧溝橋事變後大幅擴編的日本陸軍與華北華中日軍遂向華中與華北之間的蘇北平原交通要道徐州大舉進攻並試圖以華中華北兩路鉗形攻勢向武漢進攻以徹底瓦解中國軍隊的抗戰力量並挫折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一九三八年三月中,在桂系出身的國府將領李白兩人的戰略指揮下,張自忠率所部等西北軍系軍隊會同隨劉湘出川抗戰參與淞滬會戰的川軍殘部與新桂系軍隊之一部和黃埔軍系有力之一部在魯南台兒莊成功重創日軍第十師團而有效抗擊日軍攻勢並遲滯了華北方面日軍與華中方面日軍向武漢方面進擊會師的意圖,華北一帶的中共八路軍並沿平漢路各車站進擊以切斷擾亂華北日軍兵糧南向運輸的鐵路交通以為策應,張自忠因此晉升為第三十三兵團軍總司令,一九三八年六月至十月間慘烈的武漢會戰之後,國府中樞西撤四川重慶,張自忠則率所部於一九三九年五月間的隨棗會戰中重創岡次寧次所部日本華中方面軍第十一軍的攻勢,一九四○年五月,日本華中派遣軍為了奪取鄂西長江入川門戶宜昌並奪取鄂北江漢平原富裕的產糧地區以削減中國採取「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戰略的長期抗戰能力而發動棗宜會戰,在日軍具有大量機械化戰車與火炮等高度火力優勢的強力進攻之下,國府軍隊最終黯然退出宜昌,張自忠亦於棗宜會戰期間渡過襄水追擊交通線已被截斷的日軍卻反被具有火炮優勢的日軍包圍,張自忠將軍最終於五月十六日壯烈殉國。由此可見,儘管鴉片戰爭之後,清末以降中國各地在內憂外患一再紛紛交乘故而國家孱弱並使得國家利權屢為英、法與日本等列強侵奪而中國內政亦因強權政治的政經介入而更為動亂紛乘,然而,在亡國滅種的國難當頭的最後時刻,保家衛國的人性本能以及反侵略戰爭的大是大非歷史抉擇總是會讓人間英雄的英雄本色得到彰顯並總是能夠名留青史而為後世永恆記憶感念!